早前無綫資訊節目中,76歲何姓老翁與年輕30載的內地婦相識數月即「閃婚」,他對新任妻子非常闊綽,曾送鑽戒、名表等,又打算從定期戶口提取100萬元,供太太做飲食生意。
老翁本來春風得意,但慷慨照顧妻子成為他與5名子女反目的導火線。老翁與妻子到銀行提款之際,發現么女已從聯名戶口取走450萬元。之後子女又疑似匿名在網上指摘父親不是,如沒跟他們商量便註冊結婚、對新任妻子比對亡母慷慨太多,又說400多萬積蓄主要由亡母省吃儉用留下等。
不少網民質疑新任妻子有欺騙之嫌,認為老翁么女做法聰明且十分孝順,能為父親保住積蓄;老翁卻說「錢是自己掙來的」,女兒做法令他的生活陷入困境。其後老翁與妻子在社交平台直播,更力斥長子「最不孝」,買車買樓欠下100多萬元。
事件引起網上熱議,夫婦不時在網上直播與網民互動,後來有網民提到何太可離婚改嫁美國,她同意,再次炒熱話題。
假設你是老翁的子女,你會:
□ 直斥父親錯誤,兼且斷絕家用供應!
□ 明白父親的選擇,繼續在心意與金錢上「孝敬」對方
所謂孝,即照顧父母,以及向他們表達愛意、尊重與支持,公然反對及數落父親,甚至斷其「財路」,或許已違背傳統中孝的定義。
「孝」是維繫家庭、社會秩序及道德倫理的基石。《孝經》提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指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孝經》提出忠孝概念,指「孝」是上天所訂的規範,國君以「孝道」治國,臣民以「孝」安身立命。而《論語.為政》中「論孝」四章,更進一步提出如何實踐孝道:
.無違:生養死葬父母,不違背禮節
.父母唯其疾之憂:理解父母的心,愛惜自己,不讓他們憂慮
.能養:不僅供養,還要心存敬意侍奉父母
.色難:對父母和顏悅色
孔子說:「今之孝者,是為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除了供養父母,還要追求精神上的孝順,他認為狗和馬都得到人的豢養,若我們無尊敬之心,只用物質養活父母,則雙親無異於狗馬。
不理緣由順從……
順從父母意願,外人看來當然十分孝義,但要思考:順從父母,不等於盲從。
《論語.里仁》中孔子強調,孝應是理性和有節制的,「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意指父母有不對的地方,子女應溫和勸諫,父母不聽從的話也毋庸對抗,要保持尊敬卻不怨恨。
孔子推崇孝,但不支持愚孝。《孔子家語》記載,孔子的學生曾參有天鋤瓜時誤傷了苗根,遭父親棍打仍不避走,被打至昏倒,蘇醒後反倒問父親有否受傷。曾參因此成為魯國「頂流」孝子,卻被孔子認為他愚鈍不已,拒諸門外。孔子斥責曾參放棄自保等着被父親暴打,若然真被打死,就會陷其父於不義,相比之下,愚孝其實更不孝。
當父母行為有誤,不去指摘,任由他們錯下去,那是愚孝。從「孝」中持守中庸之道,亦步亦趨,才是中華文化中「孝」的根本核心。
【明報專訊】什麼是「父慈子孝」?根據生活經驗,談談在今日的社會,你認為子女可以怎樣孝順父母?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