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31日星期三

香港人對新聞信任度顯著上升

【明報文章】一年一度由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研究所進行的全球數碼新聞使用調查報告,在6月中出爐。今年該項調查加入了民眾如何看待新聞機構運用人工智能的方法等題目,但就着香港的調查,一個較為突出的結果是香港被訪者對新聞的信任度顯著上升。

路透新聞研究所的調查,向來用兩條題目來測量人們對一般新聞的信任程度。兩條題目分別詢問被訪者是否同意「我在大部分時候可以相信大部分新聞」,及「我在大部分時候可以相信我所接觸到的新聞」;答案分別是「非常同意」、「同意」、「既不贊同亦不反對」、「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

新聞信任度上升 趨勢已延續幾年

在2023年1月的調查中,就着第一題,37.3%被訪者表達同意,3.1%表達非常同意,13.3%不同意,2.3%非常不同意;同意的合共為40.4%,不同意的合共為15.6%。如果把兩者的差距視為「淨信任度」,那麼2023年市民對「大部分新聞」的淨信任度為24.8個百分點。到了今年初的調查,同意的有51.3%,非常同意的有4.8%,不同意的有7.1%,非常不同意的則有1.3%;同意的被訪者合共有56.1%,不同意的合共8.4%。被訪者對「大部分新聞」的淨信任度為47.7個百分點,比之前一年上升了22.9個百分點。

同樣,被訪者對「自己所接觸到的新聞」的信任度也大幅上升。在2023年調查中,45.8%被訪者對自己接觸的新聞表示信任(即同意或非常同意),表示不信任的有12.9%;淨信任度為32.9個百分點。在2024年調查中,表示信任自己接觸到的新聞的被訪者有60.6%,表示不信任的有8%;淨信任度為52.6個百分點,也比2023年上升了近20個百分點。

進一步說,被訪者對新聞的信任度上升趨勢,可以說已經延續了好幾年。附圖顯示香港被訪者在兩條題目上展現出的淨信任度,在2020到2024年間的變化。於2020年,被訪者對「大部分新聞」的淨信任度只有10.6個百分點,信任度在2021年急速上升了23.6個百分點,之後兩年維持在同樣水平,到2024年再上升至47.7個百分點。

兩個可能因素推升信任度

為什麼香港市民對新聞的信任度有如此顯著上升?可能的因素有很多,但有兩個因素是可以運用數據來間接佐證,值得在這裏提出。

第一個因素是市民對網絡虛假信息的關注度。路透新聞研究所的調查問到被訪者,是否同意自己「對網絡上什麼是真的和什麼是假的感到關注」。於2024年調查中,認同自己關注網絡資訊真偽的人當中,67%認為「大部分新聞」可信,69.9%認為「自己接觸到的新聞」可信;在不認為自己關注網絡資訊真偽的被訪者當中,只有49.6%認為「大部分新聞」可信,54.5%認為「自己接觸到的新聞」可信。亦即是說,愈關注網絡信息真假的人,愈傾向認為新聞可信。類似結果在2023年調查中亦同樣出現。

當資訊環境充斥着各種難辨真偽的信息時,人們可能會更依賴專業新聞媒體來確認各種消息的真假,所以人們更可能認同專業新聞媒體的工作。而比較2023與2024年數據,關注網絡虛假資訊的被訪者比例,在2024年有顯著上升︰在2023年調查中,46.5%被訪者同意自己關注網絡資訊真偽,8.4%不同意自己關注網絡資訊真偽;於2024年,同意的比例上升至62.5%,不同意的比例下跌至6.1%。所以,香港市民對新聞的信任度上升,部分跟人們對網絡資訊真偽問題的關注度上升有關。

第二個可能導致信任度上升的因素,則跟社會政治環境轉變相關。但要理解社會政治環境轉變如何影響新聞信任度,我們可以再回到附圖。需要指出的是,人們對「自己接觸到的新聞」的信任度,一直以來都比對「大部分新聞」的信任度要高一點。這是非常合理的現象,因為一個社會裏會有很多不同媒體機構,而人們選擇多接觸的新聞機構,自然應該是自己較為信任的機構。所以,一些人會信任自己接觸的新聞,但不一定相信其他在社會上流傳的新聞。

進一步說,「自己接觸到的新聞」和「大部分新聞」的差異有多大,就視乎媒體領域中的多元性。在一個多元的媒體市場中,各媒體機構可以有明確的特色,甚至不同立場,市民則會按照自己喜好選擇,所以「自己接觸到的新聞」與「大部分新聞」之間的差異會較大。但在一個多元性弱的媒體市場裏,實際的選擇根本不多,「自己接觸到的新聞」與「大部分新聞」不會有太大差異。

而值得留意的是,附圖顯示,香港市民對「自己接觸到的新聞」與對「大部分新聞」的信任度之間的差異,從2020到2024年之間是一直在收窄的。在2020年,「自己接觸到的新聞」和「大部分新聞」的淨信任度,相差13.4個百分點;到了2023年,兩者之間的差異收窄到8.1個百分點;到了2024年,差異再收窄到4.9個百分點。

新聞信任度與資訊環境

這個趨勢,折射出的是過去幾年之間公共領域的轉變。在各種制度轉變和法律建設之下,社會裏及傳媒上都少了「反對」聲音。不同媒體在社會和政治問題上的取態及報道方式趨向單元,通過媒體所表達出來的觀點也少了變化。當眾聲喧嘩的狀態不復存在時,接收新聞資訊的市民覺得新聞「可信」,部分原因可能在於,媒體報道的只是基本事實和單一觀點,那麼對接收者來說,的確沒有什麼特別「不可信」的。

誠然,以上只是對調查反映出來的結果的兩個可能解釋,而兩個解釋是可以並存的,同時也可以再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但從以上討論也可見,雖然一般來說,高信任度對媒體而言是正面的結果,惟對社會整體而言,如果信任度是建基於傳媒在紛亂的資訊環境中實踐專業把關,那自然是好事;惟如果信任度上升只不過是由於媒體資訊愈來愈單調,表達出來的意見愈來愈清一色,那麼高信任度則不一定反映媒體擔當了其應有的角色。

作者是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李立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