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9日星期三

通過網絡錄像看新聞

【明報文章】網絡科技發展加上不同類型的機構和人士創造出來的各種科技實踐,讓一般民眾多了不同方式接觸新聞資訊,其中一種形式是網絡錄像(online video)。這裏談的網絡錄像,不單指傳統電視台的影像新聞報道,它可以包括一些新興網媒製作的、關於時事或軟性文化內容的錄像,也可以包括所謂「關鍵輿論領袖」(KOL)製作的網絡影片和直播出街的清談式時事節目。

在香港,意見領袖在網絡上「開咪」討論時事有近20年歷史;隨着2019年反修例運動發生,時事KOL受到更廣泛和更多市民關注。到了近年,很多著名的時事KOL都已經離開香港,但不少仍積極在網絡評論香港事務。

無論是傳統媒體的錄像新聞也好,網媒的錄像報道也好,時事KOL的製作也好,到底有多少市民會透過網絡錄像來接觸和理解社會事務?什麼背景的市民較多使用網絡錄像?網絡錄像的使用和一般的新聞使用之間,有什麼關係?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跟新聞和社會事務相關的網絡錄像的社會意義。

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研究所早前公開了一年一度的數碼新聞報告(Digital News Report 2024)。今年的數碼新聞報告覆蓋47個國家和地區,香港仍然被包括在內,被訪者共2005人。而今年1月份的調查,就加入了一些跟網絡錄像相關的題目。

港人觀看網絡錄像的頻率

問卷以3條問題分別詢問被訪者,有多經常在網上觀看跟新聞時事相關的「網絡直播」、「短片」及「長片」(問卷沒有為長或短下定義,什麼才算「長片」視乎被訪者自己的理解)。

如表1顯示,在香港的被訪者中,6.9%會「每天幾次」看錄像直播,「每天」看的有16.3%,所以,每天都看跟新聞時事相關的錄像直播的香港市民有23.2%;從來不看或少於一周1次的有28.9%。每天幾次或每天都會看新聞時事短片的有32.7%;從來不看或少於一周1次的只有17.5%。每天幾次或每天都會看新聞時事長片的則有19.3%;從來不看或少於一周1次的有28.5%。

年長者更多觀看新聞時事網絡錄像

在以往,年輕人往往被視為較喜歡影像媒體。一般的理解是,一些以軟性文化資訊作為賣點的網媒,其對象也多是年輕一代。但近年也常聽到不少年輕人說,自己的父母很喜歡看個別時事KOL的節目。究竟接觸網絡錄像和年齡的關係如何?

表2總結了相關數據。為簡化數據分析,筆者將「每天幾次」和「每天」結合為「每天看」;「少於一周1次」和「從來不看」結合為「很少看」;其他幾個在中間的答案則結合為「有時看」。表2顯示,在19至40歲的香港市民當中,16%每天看直播錄像,54.2%有時看,很少看的有29.9%。相比之下,41至60歲及61歲或以上的被訪者更多看直播錄像;在41至60歲被訪者中,27.9%每天看直播錄像。

同樣情况也出現在短片和長片的觀看頻率上。例如在19至40歲被訪者中,只有22.9%每天都看新聞時事短片;但在41至60歲被訪者中,每天看短片的有36.2%;在61歲或以上被訪者中,每天看短片的更達39.6%。

總括而言,表2的數據符合很多人關於較年長市民更多觀看某些類型的新聞時事網絡錄像的觀察。

進一步,我們可以分析網絡錄像的使用與整體新聞使用的關係。調查在開首部分會問到被訪者平日接觸新聞的頻率。整體上,18.3%香港市民每天會接觸新聞內容6次或以上。但若以觀看網絡錄像的頻密程度來分組的話,我們會發現,在每天看新聞時事錄像直播的市民中,30.4%會每天接觸新聞內容6次或以上;在很少看新聞錄像直播的市民裏,只有11.6%會每天接觸新聞內容6次或以上。同樣情况也適用於短片和長片,就是看得愈多跟新聞相關的網絡錄像的人,也是最頻繁地接觸新聞的人。

固然,上一段所述的結果一點都不令人驚訝。有讀者可能認為,看得多跟新聞相關的網絡錄像的人,當然就是看得多新聞的人。惟筆者仍提到以上的數字,是因為它們可以用來突顯下面較特別的、關於觀看網絡錄像和迴避新聞之關係的研究發現。

愈多看網絡新聞錄像 愈多主動迴避新聞

「迴避新聞」在過去數年於世界各地以至香港都是頗為顯著的現象,指的是人們可能因為不信任媒體、因資訊過剩而感到疲倦、因社會和政治環境轉變而感到沮喪等原因,刻意地少看新聞。路透新聞研究所的年度調查,亦多次包括跟迴避新聞相關的題目。於2024年調查中,4.8%香港被訪者指自己經常主動避開新聞;20%有時這樣做;36.8%偶然這樣做。

從字面意義上看,我們也許會預期,迴避新聞的人會較少看跟新聞相關的網絡錄像。但有趣的是,調查結果是相反的——在每天都看新聞錄像直播的人當中,30.4%經常或有時迴避新聞;在很少看新聞錄像直播的人當中,反而只有12.7%經常或有時迴避新聞。同樣結果也適用於短片和長片。總之,愈多看網絡新聞錄像的人,也愈多主動地迴避新聞。

網絡錄像的功能

我們可以如何詮釋這結果?首先可以指出的是,對於一些慣性地少看新聞的人來說,其實沒有什麼「迴避新聞」的需要。看很多新聞的人,反而可能會覺得需要偶然迴避一下。

筆者在以往的文章也提過,迴避新聞對部分人來說,跟「節食」是類似的——正是因為吃得太多才要節食。但在迴避新聞的同時,人們可能仍然希望能夠從一些渠道,有效率地吸收基本的新聞資訊。而對很多人來說,網絡錄像——無論是時事KOL提供的評論抑或是網媒提供的一些總結式新聞影片——可能正是有這種功能的渠道。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李立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