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5日星期六

酷熱天氣警告的日子呈上升趨勢

【明報專訊】本周五(21日)是夏至,代表盛夏到來。環團綠色力量分析,近年除了發出酷熱天氣警告的日子呈上升趨勢,同日錄得空氣質素健康指數7或以上,即健康風險屬於「高」的日子(下稱「高風險日」),佔全年高風險日數比例,在過去10年亦呈上升趨勢,當中2022年佔近四成,較2014年上升約2.3倍。綠色力量總監鄭睦奇認為,數字反映近年「高風險日」受氣候變化相關的暑熱天氣影響愈來愈明顯,而早有研究證實酷熱及空氣污染均會增加早夭,他說港人正面對雙重增加的風險。

明報記者 馬耀森

酷熱兼污染高風險日子

2022年共26日特別多

本港每年總有一些日子空氣灰濛濛。綠色力量研究發現,近年本港空氣質素健康指數錄得高風險日子,愈來愈受到暑熱天氣影響,而這亦與影響能見度的臭氧成為高風險日的「最大風險污染物」現象脗合,認為政府應針對臭氧制訂減排措施。(資料圖片)

在氣候變化影響下,近年香港發出酷熱天氣警告日數呈上升趨勢,從2014至2019年,全年發出酷熱天氣警告都在50多日水平,其後呈升勢,過去3年平均升至76日,2021年更達82日,升幅顯著。過去10年同日發出酷熱天氣警告的「高風險日」,有9年在20日以下,2022年則特別多,有26日,佔全年69日高風險日的37.7%。

鄭睦奇分析,過去10年同日發出酷熱天氣警告的「高風險日」,佔全年「高風險日」總數比例,由2014年11.3%增至2022年37.7%,去年雖然回落至21.4%,但整體呈上升趨勢,顯示「高風險日」數目愈來愈受氣候變化相關的暑熱天氣影響,而這亦與近年臭氧成為「高風險日」的「最大風險污染物」現象脗合,認為政府應針對臭氧制訂減排措施。

臭氧向來有毒霧之稱。鄭表示,臭氧影響呼吸系統,刺激鼻部、咽喉及氣管黏膜,人體接觸臭氧後的症狀包括咳嗽、胸口疼痛、咽喉及眼睛刺痛。在酷熱天氣下,臭氧濃度上升,健康風險相應增加。

臭氧引致污染高風險

日數遠超二氧化氮

環保署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根據4種主要空氣污染物(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懸浮粒子或微細懸浮粒子)推算得出。環保署向綠色力量提供的數據顯示,2014至2023年以二氧化氮作為「最大風險污染物」的高風險日數目,由2014年的202日減至2023年的41日(全港有15個一般監測站,任何一個監測站錄得7或以上當一日),呈下降趨勢;同期以臭氧作為「最大風險污染物」的高風險日數目,10年間一直在238日至571日之間波動,相關日數遠超二氧化氮。

環團促綠化為城市降溫減臭氧

綜觀2014至2023年以臭氧作為「最大風險污染物」的月份分佈,當中以9月最多,共86.2日,其次是10月及8月,分別錄得75.6日及36.6日,即臭氧問題以秋季最嚴重,估計與氣溫仍偏高及有熱帶氣旋靠近,有利二氧化氮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生成臭氧。鄭睦奇說,全球暖化下,陽光與高溫都會促使二氧化氮及VOCs轉為臭氧,政府除了制訂措施減少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可透過增加綠化面積或城市規劃,減少土地被石屎覆蓋,為城市降溫,亦可減少臭氧形成。

環署:粵港合作多年

空氣持續改善

環保署回覆稱,政府和廣東省政府多年合作,致力減少空氣污染物排放,過去10年本港整體空氣質素持續提升,幾種主要空氣污染物如可吸入懸浮粒子、微細懸浮粒子、二氧化硫及二氧化氮等濃度大幅下降,因此臭氧及氮氧化物是近年影響空氣質素健康指數的主要因素。為應對臭氧問題的挑戰,政府與廣東省政府及澳門政府加大力度開展區域減排工作,並加強氮氧化物及VOCs協同減排,預期本港整體空氣質素會持續提升。


【明報專訊】綠色力量分析2023年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發現高風險(錄得7或以上)時數及日數的按月分佈,與之前9年(2014至2022年)有明顯分別,以去年春季為例,3月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高風險時數為340小時,較以往9年的平均值56.6小時高出5倍;至於秋季,去年8月、9月、10月的高風險時數分別為4、112及88小時,較以往9年的相對月份年平均值(分別為271.3、646.6及527小時)顯著地低。


去年秋日照偏少 減臭氧產生

環保署表示,去年8月、9月和10月錄得的總日照低於2014至2022年同期的平均,雲量及雨量則較高,當時的獨特天氣條件減少光化學反應及臭氧產生,因此空氣質素健康指數達7或以上的時數較少;至於去年3月,影響華南的東北季候風整體微弱,不利污染物(包括臭氧)擴散,令空氣質素健康指數達7或以上的時數比以往多。

(城市保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