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年尾,是結婚高峰期。結婚本是高興的日子,但原來有些人對結婚充滿恐懼,甚至可以誘發驚恐、焦慮和抑鬱等徵狀。對結婚恐懼可以是對婚前繁瑣的準備工夫、籌備過程等產生恐懼;亦可以是更深層,對建立長久、親密的關係產生恐懼。
在家得不到愛 對親密關係缺信心
每個人對長久關係的感覺不同,而這些感覺受很底層的因素,例如自我形象、對人的信任、童年時候父母的關係、自身的焦慮程度等影響。
這些影響往往是無形。如果童年時候父母離異,或父母常常吵架,都可以影響我們對家庭的觀念。家庭是我們第一個建立親密關係的地方。當我們在家庭裏得不到安全感、得不到愛,我們對親密關係便會缺乏信心。這些不安全感可能連我們自己也沒有留意到,但可令我們對伴侶容易產生懷疑和害怕被離棄,繼而對親密關係產生抗拒。當這些底層恐懼沒有被看到、沒有被處理,親密關係容易變得不穩定。
自我形象低落 易懷疑伴侶
如果自我形象低落、缺乏自信,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在親密關係中便容易變得惶恐不安,對自己沒信心的同時亦容易對伴侶產生懷疑和妒忌,悲傷和憤怒可以交織在一起。當我們看不到自己內心的不安,反而不斷從伴侶身上尋找安慰,便容易使雙方都感受到壓力,繼而令關係變得不穩定。
婚姻代表着責任、承諾,是跟另外一個人在一起過下半生。若我們對長久關係缺乏信心,自然地,這種責任便會顯得非常沉重,使我們焦慮。若童年時父母沒有好好照顧我們,我們可能會變得十分獨立、自己學會解決問題,但亦因為這種獨立使我們對人沒有信任,覺得世界只有自己可以信賴。這些因素都會使我們對親密關係產生抗拒。
這些底層焦慮只是其中一些例子,每個人的經歷不盡相同,不能盡錄。這些焦慮會影響我們對親密伴侶的相處模式。當焦慮在相處過程中一直累積,到了要面對結婚的時刻便會猶豫,產生焦慮和抑鬱等徵狀。
如果只是對婚禮過程和籌備工夫有壓力,相對容易處理,可以想想把過程簡化、減少出席人數等。不過對這些過程的恐懼亦有可能是底層恐懼的冰山一角。
以上心理問題跟情緒健康互相影響。如果壓力太大便要尋求協助,先處理情緒問題,再找出底層引致恐懼的原因。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何浩賢(精神科專科醫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