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來,傳媒不時報道醫院裏發生的醫療事故,消息來源有醫管局或衛生署的定期綜合報告,以及「受害人」或其家人通過傳媒昭告天下式投訴。這類報道特別吸引市民關注,民意輿論多是一面倒地指摘前線醫護人員,認為他們肩負病人健康性命的重責,任何錯失都可能害了病人性命,所以根本不應該犯錯。有人甚至把醫護人員比作駕駛客機的機師,他們要是犯錯導致飛機失事,可能危害數百人的性命,所以對錯失應該是「零容忍」。
美國第三殺手——醫療失誤
儘管醫院甚至醫管局的管理層不斷三令五申,又設立了質素及風險管理部門,對前線員工不斷宣傳及搞思想教育工作,但醫療事故還是時有所聞,似乎杜絕不了。根據美國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IOM,現已改名為美國國家醫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NAM) 在1999年11月出版一個標題為「To Err is Human: 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人誰無過:如何建立一個更安全的醫療體系)報告,美國每年有44,000至98,000人,死於本來可以避免的醫療失誤,那是相等於整個美國全年總死亡人數 2%至4%,比同年死於腦退化症(約50,000人)或濫藥(約17,000人)還要多。IOM還指出,死亡人數只是冰山一角,每年醫療失誤的受害病人不少於500萬,損失金額多達170億至210億美元。
若大家以為IOM 1999年數字夠嚇人,應該會令有關當局致力改善,之後的數字會逐漸減少,那就錯了。11年後(2010 年),類似研究顯示,因醫療失誤致死的數字竟然翻了一番,達18萬人,到了2013年,死亡人數竟然高至21萬至44萬,令醫療失誤成了美國名列第三的殺手,僅落後於心臟病和癌症。
許多醫療失誤都和藥物有關,好像弄錯了藥物,給病人服用的藥物和處方不同,或是搞錯了藥物劑量,或是忽視了病人對藥物的不良反應;院內細菌感染,以及意外(例如病人不慎跌倒受傷)也是常見例子;當然也少不了開錯刀,或手術失誤的份兒;至於斷錯症,尤其是有關癌腫、腦神經病、心血管病、外科手術導致的併發症,以及泌尿系統病亦榜上有名。
制度缺陷 前線也是受害者
每當有醫療事故發生,前線醫護往往首當其衝,受盡千夫所指。事實上,當然有部分醫護人員要直接為醫療事故負責,但不少事故卻是因為種種客觀條件導致,前線員工和病人一樣都是受害者。
多年前當我還是部門主管,某一個晚上病房裏發生了意外,一名小童病人因而受傷,護士長立即展開調查,查找那天晚上當值護士是否失職,我告訴她我已調查過了,知道當值護士跟足程序,她當晚處理病房事務和平時沒有兩樣,意外成因主要是晚上只有她和一名學護當班,人手不足令她無法防止病人自己走下牀在病房亂走,若要問責,應該是身為部門主管的我。
根據上述美國研究,除了個別少數因前線人員不稱職,或鹵莽大意造成醫療失誤,大部分事故都是制度有所缺陷造成,制度缺陷亦包括了機構文化、資源調配等問題。我們的醫院長期人手不足,晚上當值醫生和護士面對超額病人,極可能顧此失彼,若因此發生醫療失誤,要問責的應是醫院、醫管局還是政府的高層?或是諉之社會,一句「社會的錯」便過關?
(兒科專科醫生)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霍泰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