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2017-12-24
五十多年前的那個聖誕我和家人住在太平山街一幢幾層高的木房子內的劏房。對於那種生存環境,如我父母般相對自由的孩子,平日就是往街跑。
小學幾年班,什麼耶穌,什麼聖誕,都是聽來的。但有一種聲音的感動知覺,卻是自我內心悠然的發現。原來那是音樂,還叫聖詩。
從太平山街頭往東走去,過了居賢坊,上必列者士街,就是古早的基督教青年會的舊址(好像還在)。我就是在這裏聽到「Hark! The Herald Angels Sing」的。那年聖誕,街坊童群說那兒有聖誕聯歡會,有水果糖有鉛筆派,就都去了。穿得紅紅綠綠的哥哥姐姐在唱「聖詩」,那種喜樂弄昏了赤貧的小朋友。
這個旋律就這樣刻進了我的記憶。自此聖誕成為一種聲音的氣境,那幾年都特別期待到青年會參加聯歡,拿糖果禮物。那種聲音的色彩,是童年的一種無法淡忘的幸福。
到了中學,天主教的修士們一樣排練這首聖誕頌歌。比起《平安夜》,它於我更像一個孩提的老玩伴,有一種無法告人的親密。於是後來我為港台電視部拍攝甘仔的紀錄片時,英文片名原本就叫Hark!The Grassroots Angel Sings.,是殺青時嫌太長改了。
幾年前,為了探索音樂生命的屬群性,我加入了香港音專的合唱團,學習在一個群體裏一個個人應怎樣看待自己的聲音和大家成為一個整體的聲音。那其實不單是一次純音樂性的考察。更多是一種社會尋根。那兩年是一次非常珍貴的體驗和開悟。在聲音和聲音之間,我再三聽到人的可能性的無限。我更看到音樂的力量不單是傳遞快慰。
那時候唱了多首John Rutter的崇聖的頌歌。例如《看這世界!》(Look at the World)。我們在周年音樂會演出時,到來捧場的甘仔都大讚好聽。這名前米蘭大教堂合唱團的成員,還唱過多首我們曲目裏的典型的宗教聖歌,如莫札特的《安魂曲》(Ave Verum Corpus)。可以說,唱合唱是一種聲音以外更大的人本的塑造。
別把神規限入任何宗教狹隘概念
今年聖誕前,一名前老師送了我一本好書,是Harari的Homo Deus,其中總結時作者惕然指出,極權以往要箝制言論自由是用截堵資訊,今天,他們明白更奏效的方法就是用更多的資訊去把你的聲音淹沒。這叫我記起多年前在中國辦的一次世界婦女大會,他們就在抗爭的集會場外,用巨大的聲浪播放古典音樂。要癱瘓別人的行為,我覺得他們應該理直氣壯的播黨宣傳講話。
到了近年在香港,抗爭場合的聲浪戰更是人見人憎的。他們還說這就是言論自由的體現。你的喇叭及(開工)人數永遠不夠他們龐大。說到網絡,就更不必言狀了。他們的專業化堵塞和蓋頂資訊波,可就是Harari的終極提問﹕究竟在這個數據主義以演算控權的世代,我們要問:智能和意識,哪一更為具價值,更為重要?
在這個資訊早把文化和知識共產的聖誕,我們又可以彈指間發現,在年輕時傲言「耶穌不為我贖罪而死」的Patti Smith,也在意國電視台的力邀下,虔誠地獻唱了O Holy Night。詩人在晚年談及信仰時曾提及,她無宗教信仰的父親再三告誡她,「別把神規限入任何宗教的狹隘概念,反應讓祂如空氣般存在我們的意識中,讓我們開放的呼吸祂。」
請在「你的視管」的放大鏡下鍵入:Patti Smith, O Holy Night,聽聽她怎樣懷着父親的叮嚀唱這首詩篇。鍵入﹕Rutter, Look at the World, 看看這英國紳士歌中的世界……聖誕平安。
文//郭達年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小學幾年班,什麼耶穌,什麼聖誕,都是聽來的。但有一種聲音的感動知覺,卻是自我內心悠然的發現。原來那是音樂,還叫聖詩。
從太平山街頭往東走去,過了居賢坊,上必列者士街,就是古早的基督教青年會的舊址(好像還在)。我就是在這裏聽到「Hark! The Herald Angels Sing」的。那年聖誕,街坊童群說那兒有聖誕聯歡會,有水果糖有鉛筆派,就都去了。穿得紅紅綠綠的哥哥姐姐在唱「聖詩」,那種喜樂弄昏了赤貧的小朋友。
這個旋律就這樣刻進了我的記憶。自此聖誕成為一種聲音的氣境,那幾年都特別期待到青年會參加聯歡,拿糖果禮物。那種聲音的色彩,是童年的一種無法淡忘的幸福。
到了中學,天主教的修士們一樣排練這首聖誕頌歌。比起《平安夜》,它於我更像一個孩提的老玩伴,有一種無法告人的親密。於是後來我為港台電視部拍攝甘仔的紀錄片時,英文片名原本就叫Hark!The Grassroots Angel Sings.,是殺青時嫌太長改了。
幾年前,為了探索音樂生命的屬群性,我加入了香港音專的合唱團,學習在一個群體裏一個個人應怎樣看待自己的聲音和大家成為一個整體的聲音。那其實不單是一次純音樂性的考察。更多是一種社會尋根。那兩年是一次非常珍貴的體驗和開悟。在聲音和聲音之間,我再三聽到人的可能性的無限。我更看到音樂的力量不單是傳遞快慰。
那時候唱了多首John Rutter的崇聖的頌歌。例如《看這世界!》(Look at the World)。我們在周年音樂會演出時,到來捧場的甘仔都大讚好聽。這名前米蘭大教堂合唱團的成員,還唱過多首我們曲目裏的典型的宗教聖歌,如莫札特的《安魂曲》(Ave Verum Corpus)。可以說,唱合唱是一種聲音以外更大的人本的塑造。
別把神規限入任何宗教狹隘概念
今年聖誕前,一名前老師送了我一本好書,是Harari的Homo Deus,其中總結時作者惕然指出,極權以往要箝制言論自由是用截堵資訊,今天,他們明白更奏效的方法就是用更多的資訊去把你的聲音淹沒。這叫我記起多年前在中國辦的一次世界婦女大會,他們就在抗爭的集會場外,用巨大的聲浪播放古典音樂。要癱瘓別人的行為,我覺得他們應該理直氣壯的播黨宣傳講話。
到了近年在香港,抗爭場合的聲浪戰更是人見人憎的。他們還說這就是言論自由的體現。你的喇叭及(開工)人數永遠不夠他們龐大。說到網絡,就更不必言狀了。他們的專業化堵塞和蓋頂資訊波,可就是Harari的終極提問﹕究竟在這個數據主義以演算控權的世代,我們要問:智能和意識,哪一更為具價值,更為重要?
在這個資訊早把文化和知識共產的聖誕,我們又可以彈指間發現,在年輕時傲言「耶穌不為我贖罪而死」的Patti Smith,也在意國電視台的力邀下,虔誠地獻唱了O Holy Night。詩人在晚年談及信仰時曾提及,她無宗教信仰的父親再三告誡她,「別把神規限入任何宗教的狹隘概念,反應讓祂如空氣般存在我們的意識中,讓我們開放的呼吸祂。」
請在「你的視管」的放大鏡下鍵入:Patti Smith, O Holy Night,聽聽她怎樣懷着父親的叮嚀唱這首詩篇。鍵入﹕Rutter, Look at the World, 看看這英國紳士歌中的世界……聖誕平安。
文//郭達年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