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論壇訊】2017-07-21
LGBT是教會牧養上的重要課題。LGBT可以受洗、領聖餐嗎?知道身邊有LGBT又應如何應對?建道神學院舉辦了「同•不同:堂會同行見證處境談」公開講座,探討相關課題。
「我同緊一個唔識既女仔瞓緊。」基躍生命教會創會傳道陳銳澤分享自己修讀社工期間一位澳洲的教會弟兄跟他說的事,當時他很驚訝,但他之後發現原來與不認識的異性發生關係已經是很平常的事,原來就算是教會的弟兄也會與同性發生關係。陳銳澤當初也曾感到掙扎、迷失,到底是應以聖經責備,還是以愛包容?他講到其實要做輔導工作、成為LGBT同行者之前,首先不是要解決對方的問題,而是要認識自己,不受身份影響、不受社會影響地面對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覺。另一個很重要的就是要找到自己的同行者,那時在澳洲,陳銳澤聽到很多不同LGBT的故事.他覺得不合符聖經,但他不知如何處理,也沒有可以傾訴的對象,直至遇到觸動輔導中心性治療及家庭治療總監程翠雲,成為他的同行者一直到今天。
有主在他們的生命之中
陳銳澤說他處理的個案八成都是弟兄姊妹,尤其是弟兄,很多人都不敢在教會坦白,「因為教會總是懲罰誠實的人,一旦坦白自己的掙扎就可能會被停聖餐甚至踢出小組,繼而受到二度、三度、四度傷害……他們向你坦白並不是期望有此待遇,他們只是想你成為他的同行者,陪他們面對、跨過。」
陳銳澤說要令大家信任你,跟你敞開心扉,就要明白他們,知道他們的喜好,「點解鍾意做Facial、點解鍾意Gel頭、點解會用交友App?這是輔導的第一步。」他說,在面對不同的情況時,處理的手法也很不同,一般來說女同性戀者依賴性較強;男同性戀者自我形象比較低,因為常在愛情中受傷,被拋棄,因此要讓他們知道自己有價值,要相信自己,要給他們看到不一樣的世界。輔導的工作是長時間的。陳銳澤以自己一位男同性戀求助者為例,經過他的輔導看似狀況好了,但很快又回到輔導前的狀態,因此耐性也是很重要的。
在問答環節中,陳銳澤回應提問,指教會在面對LGBT信徒時,不應馬上教訓他們,因為在教會的LGBT群體跟一般LGBT最大的分別就是有主在他們的生命之中,「或許我們所說的一切他們早已知道,甚至比你更了解。他們知道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但也希望有些事情可以與大家一樣。」他說,他們正面對的不是內在屬靈問題,情緒問題反而更大,他們需要的未必是答案,反而是一個擁抱或者陪伴。陳銳澤認為,教會毋須刻意將LGBT信眾劃分出來或轉介到其他特殊教會,應該因應不知當事人意願再作安排,很多當事人都適應了原來的教會,所以留在自己教會也是一個可行的做法,不單是對LGBT,其他小眾如身體殘障的信徒有時也毋須刻意劃分、標籤他們。
「有時我們也不可高估自己的能力,不是所有問題都是有熱誠就能解決的,當遇到自己能力範圍以外的事,最好也交給專業人士負責。」陳銳澤分享一次處理男同性戀的個案時,他很快就明白到求助者的感受,並給予有用的建議幫助了他很多,有一次那位求助者與他道別時親吻了他幾下,告訴他很開心遇到個如此了解自己的人。那時,陳銳澤意識到那位求助者可能對他投放錯了感情,他便知道即使自己有能力輔導他,但也要退下來讓其他人負責。「就算是專業人士都會有自己不熟悉的題目,例如他自己就對跨性別議題較少了解,因此團隊之間要互相補足。」
降低底線與LGBT同行?
至於LGBT是否可受洗、領聖餐的問題,陳銳澤指基躍生命教會也曾就此進行過一些討論。在領聖餐方面,他們在參考文獻知道在耶穌年代並不是一定要受洗才可領受聖餐,聖餐是合一而不是排他的,因此要接納人,不可定他人的罪。領受聖餐時最重要是要醒察自己的罪,因此他們教會的做法是讓弟兄姊妹自行決定取聖餐與否。在洗禮方面,陳銳澤指,即使是一般人受洗之後也難免會再犯罪,而受洗的意義是希望信徒過一個更接近耶穌的生活,讓他們一步一步的成長,例如某同性戀弟兄以往是個很濫交的人,現在即使仍未完全脫離同性戀,但他嘗試有個固定的伴侶,不再有一夜情等濫交情況發生,也是一種成長。因此他們會向信眾講述洗禮的意義,並慢慢觀察他們的進步,再在適當時候讓他們受洗。
在台下發問環節,有參加者認為這是調低底線去與LGBT同行,但陳銳澤指出有很多同性戀平權人士以前都是基督徒,正因他們在教會看見太多對同志的壓迫,在教會受打擊,感到不被理解,從而對教會徹底的失望。「不是要降低底線去他們同行,大家都清楚神的標準,也知道要怎樣去持守,但面對LGBT群體時,要用甚麼態度向他們表達這個信息,要怎樣令他們明白神的心意,並不是你說怎麼他們就會照做,要讓他們自己明白神要他聖潔,讓他們自己一步步知道自己的問題,而不是一開始就用一整本羅馬書責罵他們。」他指出,不少LGBT都知道耶穌的標準,正因為達不到這標準他們才尋求協助。「我們要給予的不是責備,而是愛與教導。」
基督教教育系講師潘智剛分享一個以往是同性戀者,後來組織了自己家庭的弟兄的故事,那弟兄從小就知道自己有同性戀傾向,也談過同性戀的戀愛,以往在教會學校中聽說過基督教,看見神說祂愛世人,但又說祂厭惡同性戀,當時的他不明白為何神在創造時讓他成為同性戀者,覺得基督教自相矛盾,甚至變得討厭基督教。經過一些事情後,他重新回到教會,甚至在一次小組分享中坦白說出了自己的性傾向,但弟兄姊妹都很接納他,為他祈禱,讓他知道原來同性戀並不是先天的,不是神造的,更為他禁食祈禱,希望同性戀的靈離開他。最後,他真的感受到同性戀的靈從他身上離開,自此他開始新的生活,更組織家庭有了孩子。
潘智剛認為教會要讓人明白上帝的要求,就如打籃球一樣,要先說明規則,但執行上的寬鬆就可再調節。除此之外,亦要讓他們經歷無條件的愛,不要覺得他們是十惡不赦的罪人,也無需為他們進行「深切治療」,要信任他們、愛他們,或由小群組開始做起,為他們彼此守望祈禱。「現時教會在說的是性態度、性經驗、性幻想,但社會在面對的是性觀念、性知識、性行為的問題,教會要因應社會的問題作出改變。」
「同•不同:堂會同行見證處境談」公開講座由建道神學院於七月十五日在建道神學院市區校園舉辦,約七十人出席。
「我同緊一個唔識既女仔瞓緊。」基躍生命教會創會傳道陳銳澤分享自己修讀社工期間一位澳洲的教會弟兄跟他說的事,當時他很驚訝,但他之後發現原來與不認識的異性發生關係已經是很平常的事,原來就算是教會的弟兄也會與同性發生關係。陳銳澤當初也曾感到掙扎、迷失,到底是應以聖經責備,還是以愛包容?他講到其實要做輔導工作、成為LGBT同行者之前,首先不是要解決對方的問題,而是要認識自己,不受身份影響、不受社會影響地面對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覺。另一個很重要的就是要找到自己的同行者,那時在澳洲,陳銳澤聽到很多不同LGBT的故事.他覺得不合符聖經,但他不知如何處理,也沒有可以傾訴的對象,直至遇到觸動輔導中心性治療及家庭治療總監程翠雲,成為他的同行者一直到今天。
有主在他們的生命之中
陳銳澤說他處理的個案八成都是弟兄姊妹,尤其是弟兄,很多人都不敢在教會坦白,「因為教會總是懲罰誠實的人,一旦坦白自己的掙扎就可能會被停聖餐甚至踢出小組,繼而受到二度、三度、四度傷害……他們向你坦白並不是期望有此待遇,他們只是想你成為他的同行者,陪他們面對、跨過。」
陳銳澤說要令大家信任你,跟你敞開心扉,就要明白他們,知道他們的喜好,「點解鍾意做Facial、點解鍾意Gel頭、點解會用交友App?這是輔導的第一步。」他說,在面對不同的情況時,處理的手法也很不同,一般來說女同性戀者依賴性較強;男同性戀者自我形象比較低,因為常在愛情中受傷,被拋棄,因此要讓他們知道自己有價值,要相信自己,要給他們看到不一樣的世界。輔導的工作是長時間的。陳銳澤以自己一位男同性戀求助者為例,經過他的輔導看似狀況好了,但很快又回到輔導前的狀態,因此耐性也是很重要的。
在問答環節中,陳銳澤回應提問,指教會在面對LGBT信徒時,不應馬上教訓他們,因為在教會的LGBT群體跟一般LGBT最大的分別就是有主在他們的生命之中,「或許我們所說的一切他們早已知道,甚至比你更了解。他們知道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但也希望有些事情可以與大家一樣。」他說,他們正面對的不是內在屬靈問題,情緒問題反而更大,他們需要的未必是答案,反而是一個擁抱或者陪伴。陳銳澤認為,教會毋須刻意將LGBT信眾劃分出來或轉介到其他特殊教會,應該因應不知當事人意願再作安排,很多當事人都適應了原來的教會,所以留在自己教會也是一個可行的做法,不單是對LGBT,其他小眾如身體殘障的信徒有時也毋須刻意劃分、標籤他們。
「有時我們也不可高估自己的能力,不是所有問題都是有熱誠就能解決的,當遇到自己能力範圍以外的事,最好也交給專業人士負責。」陳銳澤分享一次處理男同性戀的個案時,他很快就明白到求助者的感受,並給予有用的建議幫助了他很多,有一次那位求助者與他道別時親吻了他幾下,告訴他很開心遇到個如此了解自己的人。那時,陳銳澤意識到那位求助者可能對他投放錯了感情,他便知道即使自己有能力輔導他,但也要退下來讓其他人負責。「就算是專業人士都會有自己不熟悉的題目,例如他自己就對跨性別議題較少了解,因此團隊之間要互相補足。」
降低底線與LGBT同行?
至於LGBT是否可受洗、領聖餐的問題,陳銳澤指基躍生命教會也曾就此進行過一些討論。在領聖餐方面,他們在參考文獻知道在耶穌年代並不是一定要受洗才可領受聖餐,聖餐是合一而不是排他的,因此要接納人,不可定他人的罪。領受聖餐時最重要是要醒察自己的罪,因此他們教會的做法是讓弟兄姊妹自行決定取聖餐與否。在洗禮方面,陳銳澤指,即使是一般人受洗之後也難免會再犯罪,而受洗的意義是希望信徒過一個更接近耶穌的生活,讓他們一步一步的成長,例如某同性戀弟兄以往是個很濫交的人,現在即使仍未完全脫離同性戀,但他嘗試有個固定的伴侶,不再有一夜情等濫交情況發生,也是一種成長。因此他們會向信眾講述洗禮的意義,並慢慢觀察他們的進步,再在適當時候讓他們受洗。
在台下發問環節,有參加者認為這是調低底線去與LGBT同行,但陳銳澤指出有很多同性戀平權人士以前都是基督徒,正因他們在教會看見太多對同志的壓迫,在教會受打擊,感到不被理解,從而對教會徹底的失望。「不是要降低底線去他們同行,大家都清楚神的標準,也知道要怎樣去持守,但面對LGBT群體時,要用甚麼態度向他們表達這個信息,要怎樣令他們明白神的心意,並不是你說怎麼他們就會照做,要讓他們自己明白神要他聖潔,讓他們自己一步步知道自己的問題,而不是一開始就用一整本羅馬書責罵他們。」他指出,不少LGBT都知道耶穌的標準,正因為達不到這標準他們才尋求協助。「我們要給予的不是責備,而是愛與教導。」
基督教教育系講師潘智剛分享一個以往是同性戀者,後來組織了自己家庭的弟兄的故事,那弟兄從小就知道自己有同性戀傾向,也談過同性戀的戀愛,以往在教會學校中聽說過基督教,看見神說祂愛世人,但又說祂厭惡同性戀,當時的他不明白為何神在創造時讓他成為同性戀者,覺得基督教自相矛盾,甚至變得討厭基督教。經過一些事情後,他重新回到教會,甚至在一次小組分享中坦白說出了自己的性傾向,但弟兄姊妹都很接納他,為他祈禱,讓他知道原來同性戀並不是先天的,不是神造的,更為他禁食祈禱,希望同性戀的靈離開他。最後,他真的感受到同性戀的靈從他身上離開,自此他開始新的生活,更組織家庭有了孩子。
潘智剛認為教會要讓人明白上帝的要求,就如打籃球一樣,要先說明規則,但執行上的寬鬆就可再調節。除此之外,亦要讓他們經歷無條件的愛,不要覺得他們是十惡不赦的罪人,也無需為他們進行「深切治療」,要信任他們、愛他們,或由小群組開始做起,為他們彼此守望祈禱。「現時教會在說的是性態度、性經驗、性幻想,但社會在面對的是性觀念、性知識、性行為的問題,教會要因應社會的問題作出改變。」
「同•不同:堂會同行見證處境談」公開講座由建道神學院於七月十五日在建道神學院市區校園舉辦,約七十人出席。
採訪:陳燕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