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星期三

迴避新聞作為一種應對策略

【明報文章】2015年7月3日


迴避新聞是近年新聞學重要課題,除了筆者,本欄其他作者亦曾在這裏分享他們的看法和研究心得。「迴避」一詞難免為迴避新聞添加了負面意義,畢竟日常的公民教育強調接收新聞資訊的重要。但回到日常生活,人們總有各種原因少看新聞。若說較被動、消極的迴避新聞,大部分討論關於網絡充斥各種資訊,人們因資訊疲勞等原因少了接收新聞;又或在某種社會氣氛下,人們為迴避不快情感,寧願少看新聞。例如疫情期間,人們因厭倦每天新聞都是確診數字和防疫措施而少看了新聞。




不過除了整體上多看或少看新聞,也有論者指出迴避新聞可以有選擇性,例如刻意少看或不看個別機構新聞資訊;又或出於各種原因,刻意少看或迴避某些題材、類型的新聞。在這個意義來說,迴避新聞也可以是人們出於個人喜好、社會情感、政治立場等因素的主動操作。這個情况下,主動的、具選擇性的迴避新聞不一定是消極行為,還視乎當時社會情境,及迴避新聞在個人層面的作用。


維持基礎信念態度的策略


去年筆者與恒生大學陳智傑博士共同開展電話問卷調查,了解香港市民接收新聞資訊的習慣、迴避新聞的取向,及各方面政治與社會態度(受訪人數1002,回應率38%)。陳智傑也曾於本欄分享部分調查結果(例如〈免費新聞與付費新聞〉,刊2024年9月12日)。筆者本文想指出,在鬱悶的社會氣氛下,選擇性地迴避新聞可以是一種應對策略(coping strategy),有助人們維持一些基礎信念、態度、情感,避免受外在負面情緒或因素牽動。舉例說有些人在某處經歷交通意外,儘管身體康復,惟他們或會避免再到該處,以免牽動心理上的創傷。這是迴避作為一種應對策略,以維持意外後穩定的精神狀態。同樣,在低迷社會氣氛下,倘一些新聞會挑起讀者的不快經驗或情感,選擇性地迴避新聞也可能是他們維持既有對社會理解,及自身與社會關係的方法。


本文的分析主要來自問卷3個變項:選擇性迴避新聞(selective news avoidance)、接收新聞資訊的負面情緒、社會歸屬感。以下是3個變項的詳情。


選擇性迴避新聞:我們問受訪者「一般來說,你有多經常刻意避開不看某些範疇或題材的新聞資訊」、「一般來說,你有多經常刻意避開不看某些新聞機構或平台的新聞資訊」。兩條問題都是關於受訪者主動、具選擇性地迴避個別新聞資料及新聞來源。兩者答案合併相加為「選擇性迴避新聞」。


接收新聞資訊的負面情緒:調查中我們給受訪者8個詞語,當中4個是正面情緒、4個是負面情緒,請他們選擇4個看新聞時最常出現的情緒。他們選擇的負面情緒愈多,這變項的分數愈高。若他們選擇的4個都是正面情緒詞語,這變項為0分;倘4個都是負面情緒詞語,這變項則為4分。


社會歸屬感:我們問受訪者「過去兩三年,香港政治和社會環境經歷了很多變化」,在這背景下他們有多同意以下說法,即「香港人比想像中堅強」、「香港還有很多美好的人和事」、「你感覺和香港人更加親近」、「你希望能夠為香港付出更多」。4句句子的答案合併為整體社會歸屬感。


筆者在之前文章已介紹過選擇性迴避新聞兩條題目的基本結果(〈公民價值觀與迴避新聞〉,刊2025年1月2日),在此不贅。至於負面情緒,39.6%人是0分,即他們選擇4項都是正面情緒;另外由1至4分順序的分別有21.3%、19.4%、13.3%、6.3%。


就社會歸屬感的結果,「香港還有很多美好的人和事」是最多人選擇「同意」或「非常同意」的句子;「你感覺和香港人更加親近」則明顯較多人只選擇「一般」。


若用迴歸分析了解選擇性迴避新聞和社會歸屬感的關係(註),初步結果指兩者無顯著直接關係。但若加入負面情緒一併分析,則發現選擇性迴避新聞、社會歸屬感兩者關係,視乎平時看新聞的負面情緒有多大。


「迴避」是好是壞 需觀察社會情境脈絡

如附圖所示,倘受訪者平時看新聞的負面情緒偏低,選擇性迴避新聞與社會歸屬感是負相關。這符合一般所指,接收新聞資訊對建立社會歸屬感的正面作用。但若受訪者平時看新聞會帶來較多負面情緒,刻意、有選擇地迴避某些類別或來源的新聞內容,則有助他們維持較高社會歸屬感。這正是本文開始提到的應對策略:雖看新聞普遍被視為建立知情公民的重要渠道,惟在低迷社會氣氛下,當一些新聞內容會令人感不快,他們會有意識地避免接觸一些新聞,以維持其社會歸屬感,以至背後的價值觀和信念。


但由於問卷題目所限,我們未能了解受訪者實際上刻意不看哪些新聞,及哪些新聞會引起其負面情緒。那些可能是關於結業潮、港人移民的新聞等,這都需進一步探討。回到本文最初的討論:當提及迴避新聞,社會很易把它視為一個要修正、處理的「問題」;但若把「迴避」視為一個有意識、刻意的決定,其影響是好是壞,還需回到社會既有情境和脈絡仔細觀察。


註:控制變項包括人口特徵、政治效能感、政治信任度


鄧鍵一:香港恒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