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1日星期六

《世外》:談輪迴與無常

【明報專訊】從集資到製作6年,透過女主角與投胎小鬼訴說無常與放下的香港動畫電影《世外》今年面世,獲知名發行商GKIDS購入北美發行權成為香港首例,更走到動畫人的夢想地「安錫國際動畫影展」。⋯⋯

明報記者 廖俊升


⋯⋯

覓多國投資 短片花6年「拉長」

由集資到製作,團隊花上6年,將14分鐘短片重構成111分鐘電影。短片講述主角小妹在「世外」空間遇見「小鬼」,他們在同行路上學習放下、走向輪迴,探討世事無常。繪本風格與故事獲好評,奪ifva比賽動畫組金獎等殊榮。

香港動畫電影《世外》談輪迴與無常,這些華人文化概念走進法國,觀眾反應如何?「其實他們並不陌生,只不過對這系統(輪迴)有很多種演繹。」導演吳啟忠Tommy希望觀眾能了解片中意念,擺脫「奈何橋」和「孟婆湯」等輪迴的框架,「生命可以延續落去,而不是受審判後上天堂下地獄,世間是不斷滾動」。

「生命可延續」 非單天堂地獄

《世外》原版短片描述大饑荒「人吃人」的時代背景,主角小妹誤吃弟弟健次,也難逃死亡命運,但她的靈魂即使到了超現實的「世外」之地,仍放不下親愛的弟弟。在小鬼帶領前往投胎的路上,她一路學習放下。Tommy說,編劇楊寶文(Polly)有感社會充滿憤怒,認為應了解這些憤怒,學習放下,「無常是所有事都會變化,沒有常態。任何人都會死,你會更珍惜當下,甚或不再執著」。


Tommy生於基督徒家庭,自小沉浸於天堂與地獄的生死觀,但家人很開明,亦不曾批判《世外》。他說,把信仰化成行動才是人最大挑戰,「很多宗教都講審判,因為要令你在人世間行善」。被問到他有否信仰,他笑言正觀察所有宗教,「這樣說會被阿爸阿媽話」。


睹現世殘暴 反思故事離地否

《世外》短片製作至今已7年,他嘆道世界觀改變不少,惟製作需繼續,仍要努力說完這故事。過程中最艱辛是看見世界的殘暴,如KK園區、戰爭以至本地的蔡天鳳案,令他覺得現實跟烏托邦愈來愈遠,「會覺得我們的故事是否太脫離現實?看得很frustrated(沮喪),我們是否在說一個timeless(不過時)的古仔?原來我們未夠,要不斷修改」。


這部電影記錄團隊過去7年的思考過程,在時代脈搏上探究放下的課題,「所謂放下是否如此簡單?我們所說的會否太『膠』?最終我們在片尾會有答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