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1日星期日

「在居處離世」範圍由護養院擴展

【明報專訊】香港晚期照顧服務邁進新里程,今年6月3日開始生效的《死因裁判官條例》,把「在居處離世」範圍由護養院擴展至殘疾人士院舍和非護養院的安老院舍,讓患有末期疾病的院友可以選擇在院舍中自然死亡。隨着新法例生效,將會有更多人選擇在熟悉的院舍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


過去20多年,靈實一直提供院舍善終服務,目睹許多院友在靈實司務道寧養院和靈實護養院無憾地離世,而家屬事後給予的回饋也十分正面,足證這服務確實提升了院友生活質素和家屬的福祉。今次修訂法例使我們感到十分鼓舞,但可以預見,沒有實際操作經驗的院舍在設施配套、人手、員工的培訓和心態上都可能遇到挑戰。

院舍多沒有殮房

設施方面,院舍需要為院友安排獨立房間,好讓院友瀕死時享有安靜舒適環境,同時避免引起其他院友的困擾。院舍甚至需要為家屬安排休息地方,讓院友得到陪伴。對臨終者和家屬來說,陪伴是十分重要元素,既可以使臨終者感覺到自己不是孤單地面對死亡,也讓家屬不會因未趕及見至親最後一面而抱憾。另外,暫存遺體也是一個有待理順的問題,大部分院舍沒有殮房,而私營殮房收費並不便宜,未必是一般公眾可以負擔。

非常感恩,靈實兩間院舍都能夠為瀕死的院友和家屬提供合適空間,讓家屬可以全日陪伴臨終院友至生命最後一刻,而院友遺體可暫存在司務道寧養院內的殮房。在院友離世後,可給予家人充分時間與遺體道別,在有需要時提供哀傷輔導,甚至跟進協助辦理後事。一般醫院和院舍暫時未能提供這樣的一站式服務。

護理人手或未足夠

人手方面,不少院舍現時的醫療、護理人手和支援尚未足夠,需要社區基層醫療參與。雖然有許多醫生整裝待發,可以提供支援,但尚欠轉介流程如何推行,這方面可能需要時間,有待發展,讓服務進步。除了醫護人手外,經驗告訴我們,社工和院牧都十分重要,他們為院友和家屬提供心理、社交和靈性的支援。在與院友和家屬溝通上,有這些專業同工參與,可以事半功倍。

在此分享以下個案,反映陪伴和溝通的重要。一名在我們院舍內善終的女院友,生前與丈夫十分恩愛,丈夫每天都會到院舍內餵她吃早餐,當她進入瀕死階段時,丈夫非常激動。我們告訴他,婆婆其實好想聽他說更多話,有什麼未說的,就對她說吧,她會聽到的。丈夫開始對婆婆說話後,情緒也隨之而好轉,婆婆最後在他身邊安詳離世,而他也可以釋懷。

對同工來說,面對院友進入瀕死階段,是他們最大的挑戰。提到「舒適地」離世,一般人的腦海可能浮現出以下景象:臨終者呼吸慢慢減少,閉上眼睛,一覺長眠。其實大部分個案都不會如此平靜,瀕死時身體狀况往往會有許多起伏,家人親眼目睹這些身體變化,可能會懷疑選擇在院舍離世是否錯誤,是否要送院友到醫院?

為臨終者洗澡 沒經驗或卻步

感受到家人內心的矛盾和掙扎,我們一般會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細心關懷院友,包括盡量為院友清潔身體和整理儀容,留意房間環境、濕度和溫度等;另一方面陪伴、輔導和支援家屬,解答他們的問題和疑慮。

透過培訓可以提升同工的能力,但他們仍然可能會害怕,尤其是初次處理臨終個案的同工,心情比較沉重。以為臨終者洗澡為例,沒有經驗的同工可能會卻步,擔心臨終者在洗澡期間離世。其實,為臨終者洗澡可以讓他們整潔和舒服地離世,家屬對此十分欣賞。多與同工分享成功個案,有助加強信心,令心態轉變。

整個服務不僅有熱心的跨專業醫療團隊,還有不計較提供額外服務的保健員、健康服務員、司機等前線和支援同工,大家齊心參與。試想想,在居住地方有鄰居離世,很多人都會覺得不自在,更何况要接觸、處理、移送遺體,同工其實可以選擇在其他不用接觸遺體的院舍工作,但大家都覺得這個服務十分有意義,願意留下來,促成院友在我們的院舍善終,實屬難能可貴,我們期望業界有更多有志者加入。

文:黃志強(靈實護養院駐院高級醫生)、黃建成(靈實司務道寧養院副院長)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