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3日星期三

香港人如何看待AI新聞?

【明報文章】人工智能(AI)愈趨普及,新聞業已開始積極應用相關技術於新聞製作,包括從網絡擷取資料、整理和分析數據、產出新聞內容。不過迄今為止,大部分有關AI新聞應用的討論,主要圍繞新聞機構如何建立AI新聞室,較少探討讀者如何看待AI新聞。以往,讀者之所以信賴新聞,是因為他們相信所接收的新聞內容是由一群專業記者主理。但如果未來新聞是交由電腦處理,會怎樣影響讀者對新聞的觀感呢?

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研究所最近公布的年度《數碼新聞報告》(Digital News Report),就探討了上述問題。該研究所在今年1至2月,於全球47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網上問卷調查,當中在28個地方(包括香港)加設一些跟AI相關的題目。該研究的整體結果已經發表(註);而在這篇文章,筆者則利用香港的數據分析本地情况。

港人留意AI程度較低


首先,調查問及受訪者有幾大程度聽過或閱讀過有關AI的資訊。如圖1所示,在整體2005名香港受訪者中,只有四成(40.7%)對AI有大或中等程度的留意;而過半(54.3%)受訪者卻表示只有小程度留意,甚至是無留意。這四成水平,是低於所有28個受訪地區的平均(45%),亦低於達五成水平或以上的美國、德國。不過,香港水平就與英國情况相若(同樣是四成),也高於日本(約三成)。

如果按背景資料細分,本港男性(45.5%)比女性(36.6%)更留意AI。而年紀愈輕的人,愈留意AI:在19至40歲群組裏面,有近半(48.8%)是中等至大程度留意AI;但在41至60歲和61歲或以上群組裏面,相應比率均低於四成。在教育程度方面,不出意料地,學歷愈高的人對AI更加留意:擁有大專或大學學歷者,過半(52.8%)是中等至大程度留意AI,遠高於其他較低學歷者的三成多比率。

抗拒AI取代真人記者

當新聞機構引入AI技術,其中一大考慮是應用程度的深或淺。上述調查問及兩種應用AI的情况,分別是利用AI作為主要製作新聞的工具,但配以真人監督;以及維持真人記者作為主體,但利用AI加以輔助。讀者如何研判這兩種情况?

如圖2顯示,本港受訪者對維持真人記者作為主要新聞製作人更為放心(56.4%);而對AI主導的放心程度只有三成(30.1%),同時表示不放心的比率則更高(35.4%)。這個結果反映,縱然AI是炙手可熱的科技潮流,惟現時公眾對其信任程度還不太高。

最不放心AI主導政治和罪案新聞

調查進一步問及,若然真的需要以AI主導去製作不同類型新聞,讀者又有何反應呢?如圖3顯示,本港受訪者對AI主導製作的政治和罪案新聞最不放心,兩者的不放心比率均有四成多(分別是42.9%和42.3%),遠高於只有兩成多的放心比率。要解讀這個結果,我們可以從基本的新聞價值角度去理解——由於政治新聞牽涉管治、權力、權利、政策,受訪者認為這類新聞需要謹慎處理,故交給一群真人記者負責,更為妥當;而罪案新聞則關乎法律、治安、人身安全,亦相當重要,故也不宜交由AI處理。

相比之下,受訪者對於AI主導製作其他較軟性的新聞,則較為放心:近四成(37.9%)表示放心AI主導商業新聞,而文化藝術(43.8%)、體育(44.5%)、名人或娛樂(41.9%)新聞的比例更高,達四成以上;另外,科學和科技新聞的放心比率為最高,接近五成(48.4%)。這或許是AI本質上是屬於這個範疇,令受訪者認為兩者存在較少違和感。

總結而言,上述分析帶出兩大要點:第一,現時港人對AI發展認識不深,也缺乏高度信任;第二,他們對於使用AI的深淺程度和應用於不同新聞類型上的取態,存在明顯差異。故此,新聞機構需仔細考慮該何時和如何運用AI,務求能夠提升自身工作效率之餘,亦能滿足讀者需要,爭取到他們信任。

註:Arguedas, A. R. (2024). Public attitudes towards the use of AI in journalism. 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University of Oxford.

作者是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梁家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