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色列於1948年立國起,它周圍的阿拉伯伊斯蘭國家就不斷的攻擊它,認為他們破壞了伊斯蘭教重要地方——耶路撒冷及巴勒斯坦人居住地,從那天開始就將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關係,賦上了濃厚的宗教、民族色彩。其後,因為烏瑪思想關係,也即四海教胞皆一家,巴勒斯坦人的命運也開始被全世界穆斯林長期關注。
馬來亞大學伊斯蘭史系博士生艾努阿斯拉夫洛曼(Ainul Asyraf Lokman)認為,巴勒斯坦問題,根本在於全球政治格局,美國一直是國際關係上不可忽略的重要國家,美國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着全球地緣政治,巴勒斯坦能否獲得短暫和平甚至是較長久的穩定環境,歷代美國總統的取態也很重要。艾努阿斯拉夫又認為,從哈馬斯過去的表現判斷,哈馬斯並非恐怖主義組織,不過可以界定為鼓勵使用武器捍衛巴勒斯坦人的武裝組織(Utusan Malaysia,2023年10月20日)。
穆斯林對巴勒斯坦和哈馬斯態度有分別
然而,這並不代表所有穆斯林都支持哈馬斯,他們對巴勒斯坦和哈馬斯的態度,還是有分別的,也看到他們區分得出兩者在邏輯上的不同。支持巴勒斯坦人,算是穆斯林的大多數共識。但支持哈馬斯的人,卻還未算是主導意見,主要原因是哈馬斯的手法,未必容易獲得民眾認同,有時甚至被形容為血腥和殘忍。部分穆民則對此不認同,認為以色列政府曾經暴虐過巴勒斯坦人,哈馬斯這樣的舉動只是剛剛好而已。
馬來西亞權威學者莫哈末羅士蘭(Mohd Roslan Mohd Nor)曾經寫過關於巴勒斯坦問題,他主張應包括從伊斯蘭教對巴勒斯坦的描述和宗教聯繫情感為依據——也就是受真主祝福之地、充滿希望之地和眾多先知之地三大特色,加強支持巴勒斯坦獨立成國的說服力。他的書還介紹先知穆罕默德在耶路撒冷覲見真主和歷代先知(也就是後世所講的登宵節),也即他所認為的問題重心,就是巴以衝突的根源。所以有些穆斯林會將耶路撒冷稱為伊斯蘭耶路撒冷(Islamicjerusalem)。
那麼在伊斯蘭世界,討論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間的衝突和關係,還有什麼重要話題呢?比如有約六成人口為穆斯林的馬來西亞,如果有人發現掛以色列旗,或者馬來藝人不夠真誠的援助巴勒斯坦,又或者麥當勞甚至為了顧客市場,要出聲明表態支持巴勒斯坦人及捐款資助受戰火影響的難民。
有穆斯林知猶太人非「鐵板一塊」
伊斯蘭世界另一個關注的話題,就是猶太人對巴勒斯坦人的看法。外界一直誤會,所有猶太人都支持以色列政府對抗巴勒斯坦的政府,還有就是誤會穆斯林分不清楚今天的猶太人和古代的分別。其實,有部分穆斯林是知道有些猶太人同情巴勒斯坦人,甚至認為今日的以色列猶太人和古代猶太人是兩種不同的人。他們大多數的理據很簡單,就是不想再把這仇恨之火無了期的延續下去,以及過去未有以色列立國時,巴勒斯坦人和猶太人關係或比現在稍為好一點,伊斯蘭教亦把猶太教和基督教/天主教徒視為有經的人(Ahlul Kitab),可見古代人並不完全抗拒猶太教。
「撐巴」有人道原因 惟信徒責任較濃
在中東、北非等地的傳統伊斯蘭教國家,穆斯林如果沒有充分的理由而支持以色列,會被視為背叛伊斯蘭教,甚至可以面臨被解僱、丟官、鋃鐺入獄的命運,或者被鄰里親友所不齒。支持巴勒斯坦,在伊斯蘭世界,是一種宗教信徒責任,當然也有人道原因考慮,即認為雙方衝突導致死傷慘重,但宗教信徒責任的成分比較濃。
有一件事最奇怪的是,塔利班控制下的阿富汗,過往經常標榜自己是純正伊斯蘭教國家,為什麼他們對巴勒斯坦一事沉默得不尋常?這是因為塔利班認為自己比哈馬斯更有資格解放巴勒斯坦和耶路撒冷聖城,另外伊斯蘭國想在南亞次大陸建立新的國家而近來積極襲擊俾路支斯坦(Balochistan),也正威脅塔利班的生存空間。塔利班在阿富汗的復國和施政亦不得人心,因此在這兩年來他們亦戰戰兢兢,深恐會面臨第二次滅國。
阿拉伯國家何故少以行動支持?
阿拉伯國家的取態,甚至是伊斯蘭世界的取態——也就是非穆斯林一直不明白的關鍵問題是,為什麼伊斯蘭國家和人民多支持巴勒斯坦人,但很少會用行動去支持。阿拉伯國家多次被指摘,每次巴勒斯坦人有事的時候,都不支持巴勒斯坦人,包括金錢、救助或者美言等。這除了因為巴勒斯坦人過去的反攻政策多次錯誤外,巴勒斯坦人當初一心借外國土地建國導致內戰的往事也令阿拉伯國家心寒。因此在既要保國家政權和王室地位,又要顧全伊斯蘭教形象,多只有保持沉默或只美言數句了事。所以,這次巴勒斯坦意外地反擊了以色列引起的國際反應,令本來阿拉伯國家想和以色列外交正常化一事,也不得不暫時停止,避免招來國內穆斯林的指摘。
馬來西亞穆民和非穆民之矛盾
不過,文萊、馬來西亞、印尼是少數會高調支持巴勒斯坦的國家,馬來西亞最高元首后東姑阿茲沙(Tunku Azizah)甚至去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探訪和慰問巴勒斯坦留學生。馬來西亞眾多州的蘇丹、首相安華(Anwar Ibrahim)及文萊蘇丹哈山納博基亞(Sultan Hassanal Bolkiah)亦公開支持巴勒斯坦人。這除了是宗教身分認同外,更主要是因為地理位置遠離中東紛爭之地,以及或想用支持巴勒斯坦人去團結全國穆斯林的支持,某程度上是轉移國民關注國內問題的手法。
台灣馬來西亞籍留學生李烈寬則認為,馬來西亞政府鋪天蓋地支持巴勒斯坦,本身就有預設立場去表達對巴勒斯坦人的態度,但是馬來人社群幾乎看不到支持猶太人的意見。而華人因馬來西亞政局變化的緣故,將自己代入了猶太人的一群,也就是世界上普遍認同猶太人科技和商業卓越成就,而進一步激化了穆民和非穆民間的關係。
馬來西亞非穆斯林,尤其是華人,比較希望政府專注經濟衰退的問題,包括最近馬幣不斷貶值和疫後經濟復元緩慢。這方面,砂拉越副總理沈桂賢就公開表明在學校舉辦巴勒斯坦團結周和砂拉越價值觀不符,而且小孩子的年齡亦不適合參與。對他們而言,經濟問題比支持巴勒斯坦人更為緊急,間接令國內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之間的矛盾擴大。
不過,大多數穆民雖然不喜歡和不承認以色列人在巴勒斯坦的地位,但亦不能否認外地猶太人一有戰事即全國上下團結一致的民族風格,確是以色列長期有效處於優勢的其中原因。因此他們亦會探討,巴勒斯坦人可以從猶太人身上學到什麼道理來達成巴勒斯坦成國這個願望。
作者是馬來亞大學伊斯蘭史系博士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