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美國政府正爭取擴大科技貿易戰的戰線。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早前表示,正與盟友荷蘭和日本談判,希望說服她們對中國實施類似的制裁。《晶片戰爭》作者米勒(Chris Miller)指出,美國認為沒有辦法只針對中國在軍事領域的發展,因此全方位打擊中國的技術,以阻止其技術崛起。
美國政府在10月頒布的出口管制措施,除禁止美國企業未經許可,向任何中國客戶出口先進晶片及相關製造設備,還首次禁止美國人,包括公民及永久居民,效力於中國半導體行業。晶片行業諮詢公司SemiAnalysis首席分析師帕特爾(Dylan Patel)形容,這些措施相當於宣布「全面的技術經濟冷戰」,美國正強行將整個先進技術供應鏈與中國脫鈎。
轉用國貨 中芯華虹收入新高
美國半導體設備供應商科磊(美:KLAC)的員工向《日經亞洲》指出,這像是「一場戰爭,只是沒有子彈和導彈劃過天空」。這名員工表示,在美國頒布禁令前一天,中國晶片製造商仍是最重要的客戶之一,但翌日「我們就要收拾行李離開……這就像晶片行業的鄧寇克大撤退」。
荷蘭晶片設備巨頭ASML(美:ASML)等雖然並非美國企業等,也遵從美國禁令,要求其美籍員工退出可能受美國禁令影響的中國晶片業務。
不過美國的制裁,可能會推動中國加快半導體產業發展。在美國制裁中國晶片行業前,中國製造商傾向購買外國晶片,國產晶片需求甚低。如今中國製造商紛紛轉用國貨,推動了中國晶片行業發展。中芯國際(0981)和華虹半導體(1347)在2020年和2021年收入創新高。中芯國際更在上海、北京、天津和深圳建設新廠,擴大產能,應付本土市場需求。
IBS:高端晶片中國難自給自足
根據咨詢機構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ies(IBS)估計,在美中科技戰升溫前,中國晶片商在2018年滿足不到15%的本土市場需求,但到2021年,這份額躍升至本地市場的24%左右,儘管國產晶片主要用於中低端消費電子產品。應用於電腦及高端手機的中央處理器(CPU)、繪圖晶片(GPU)及人工智能加速器(AI accelerator)等,中國仍遠未能自給自足。
[企業地球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