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0日星期二

錫克教伊斯蘭教分不清



【明報專訊】香港的非華語人士來自不同種族,各自有不同的文化。如果教師對非華語學生認識不足,就難以做到尊重他們,更遑論欣賞多元文化。例如有些包頭巾的非華語男士,他們的祖先或來自印度的旁遮普,信奉錫克教,說旁遮普語(Punjabi);另一些來自巴基斯坦的伊斯蘭教徒,不吃豬肉,只吃清真(Halal)食物,說烏爾都語(Urdu)。兩個種族的宗教、習俗、語言皆不相同,我們應該參照他們的文化,與他們相處。

幼園亂安排清真食物

曾經有幼稚園教師,表示其學校尊重多元文化,舉例說出他們照顧一名錫克教幼兒的方式:「由於幼兒的宗教,學校容許他包頭巾回校,也不要求他上宗教課,因為學校是基督教的。生日會的時候,為了讓他可與其他幼兒一起慶祝,更特別準備了清真食物給他。」可是,吃清真食物是伊斯蘭教徒,不是錫克教徒!

類似混淆種族的情况,也曾在大專院校的教師培訓活動中發生。參加活動的是一班主流華裔教師。導師為了讓教師懂得採用文化回應教學,教他們說幾句簡單的烏爾都語,以表示教師對非華語學生母語的尊重,例如:打招呼的「As-salamu alaykum」、感謝的「Shukriya」等。導師更請來幾名非華語大學生當助教,協助教師練習烏爾都語。活動完畢,大學生與教師私下聊天,說出他們有幾個原來是說旁遮普語,並非烏爾都語。如果讀者是華人,可以想像一下自己在加拿大,因為亞洲人的樣貌,裝作日本人,教一班白人教師說日本語:「Arigatou gozaimasu」!

讀者若多了解非華語人士的歷史,就更會發現上面的情况並不理想。錫克教在15世紀末發源自旁遮普。當時伊斯蘭征服印度,開始建立起蒙兀兒帝國。錫克教徒一直受伊斯蘭教徒迫害,衝突頻生。錫克教徒尊崇的祖師由於拒絕改信伊斯蘭教,有的被處罰,有的被殺害。儘管這是過去的歷史,現今的錫克教徒由於種種原因,有些會拒絕進食清真食物。因此,假如讀者是上面提及錫克教幼兒的父母,幼稚園給兒子清真食物,讀者會有什麼感受?

認識往往流於片面

香港自開埠以來,就有非華語人士居住。但是由於分開生活,華語人士與非華語人士很少接觸,互不相識。近年,教育局加強對非華語學生的關注,教師亦會尊重多元文化,惟因缺乏生活接觸,對非華語人士的認識往往流於片面。不過,筆者相信只要教師抱持開放態度,多與非華語人士來往,不難發現他們的文化並不神秘,實在多采多姿,不僅可供欣賞,也值得我們學習,從而豐富自己的生活和人生。例如,如果讀者想減壓、鍛煉身體,除了參加健康舞班外,學習來自旁遮普的巴恩格拉(Bhangra)民間舞蹈,也是不錯的選擇。

文:林浩昌(「非華語幼兒的中國語文教學專業發展課程」課程主任及兒童教育及發展科學研究中心成員)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http://www.facebook.com/FEHD.EdUHK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5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