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易富賢指出,中國生育率低下源於三大癥結:一是「心理上不願生」,中國年輕人一代人不但不願生孩子,甚至不願結婚;其次是「物質上養不起」,各項經濟、社會政策都圍繞主流家庭只有一個孩子進行,民不聊「生」,年輕人於是做出「無生」抗議;三是「生理上生不了」,生育的時間窗口不斷縮窄,不孕率從1980年的1%至3%提高到現在的18%,生育障礙率也不斷攀升。
家長:家庭半數開支在供樓育兒
有內地媽媽便曾算過育兒帳。從事外貿工作的崔女士有個兩歲孩子,BB喝的奶粉一個月花費近1000元(人民幣,下同),還未計玩具、零食、書本等支出;幼稚園支出要3000元,還要還房貸。她和丈夫合共月入僅1.8萬元,家庭開支半數都要花在供樓及養孩子之上,「每個月看到帳單都很發愁」。
易富賢也指出,中國在「養不起」上能做的非常有限,在「不願生」、「生不了」上更加無能為力,在人口問題方面積累的短板比台灣、韓國更多,比如生育意願更低、離婚率更高,以2019年為例,離婚率是台灣、韓國的1.5倍;墮胎率是台灣及韓國的3倍多;避孕率也不低。「只有補齊每一塊短板後,中國才可能提升生育率。」
(人口問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