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8日星期日

私德反映決策力



【明報專訊】儘管公眾人物也有權享有私隱,但是政治學者、政府道德操守專家等指出,政客擁有國家賦予的權力就攸關大眾利益,其私德、個人情况隨時足以反映其決策能力。

政府道德操守專家指出,因為政客代表公眾,其公職身分意味公眾利益該置於其個人利益之上。如果他們個人和私生活展現誠實、值得信賴等美德,可為選民更好的表率,反映他們也具備足以為某些公共倡議、政策背書的能力。如果其私事影響履行公職,那便不再是私事。故此,大眾關注他們的生活、為人,合情合理合法;而政客的私務無礙於公職又合法,不存在利益衝突,對大眾沒有巨大道德影響,那也無妨。

其身不正無以取信於民

在芬蘭總理馬林派對狂歡影像流出事件上,赫爾辛基大學政治學家武奧雷馬(Johanna Vuorelma)指出,國際視之為道德問題,但芬蘭人卻認為事件關乎政治、合法性,以及身為總理何謂恰當行為的問題。正如去年6月時任英國衛生大臣夏國賢(Matt Hancock)因被揭跟女顧問有婚外情而丟官一事,事件過程明白顯示他違反了法定防疫限制;2019年12月時任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在國內發生嚴重山火期間,與家人到夏威夷度假而受抨擊,因為澳洲人覺得他沒有急民所急。

評論指出,政治家在決定是否有外遇或濫用職權時,跟其制訂政策過程所用思維模式大致無異,所以若然在個人生活展現虛偽、撒謊或性格缺陷,他們在處理公務時亦會如是,出現缺失。很多人仍假設從政者道德操守為先;欺瞞妻子者,也不值得大眾信任。

(聖克拉拉大學/哥倫比亞廣播公司/BBC)

(環球熱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