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2017-08-08
Google工程師以男女生物學上的差異來解釋業界男多女少的問題,有關論調並不新鮮。美國前財長薩默斯2005年擔任哈佛校長時,曾聲言男性為何在數學及科學表現優於女性,是因為男女生物學上的差異,又稱性別歧視早已非女性學者的障礙。其言論引起各界炮轟,他最後被迫辭職。不過這種論調其實支持者眾,只是礙於政治正確而未敢宣之於口。
2003年研究:男勝分析 女擅同情
女性為何在科學或數學表現未如男性?有科學研究聲稱確因男女在生物學上有別。BBC前科學記者薩伊尼(Angela Saini)在新書Inferior便探討了這類科學研究。近年最有影響力的便是腦神經科學家巴倫—科恩(Simon Baron-Cohen)2003年出版的The Essential Difference,該書認為,男女思維模式有顯著差異,男性大腦傾向系統化及分析,而女性大腦則傾向同情。
巴倫—科恩的研究被不少人引用,薩默斯當年亦引用該研究自辯。不過該研究受到不少挑戰,理論所建基的一項關鍵實驗(即不同性別的初生嬰兒已有不同玩具偏好)迄今仍未重複,當中涉及的理論跳躍亦為人詬病。
簡單二分法易抹殺個人差異
腦神經科學家海因斯(Melissa Hines)稱,將睾丸素水平與男女日後行為差異掛鈎是一大跳躍,忽視了整個發展過程,而當中涉及社會因素。她自己的研究的確顯示,睾丸素水平不同可解釋男女行為的些微差異,但不足以決定兩性日後的發展。
她認為,睾丸素水平可說是河流的開始,但河流日後如何走,是後天可改變的。
海恩斯坦言社會文化對何謂男、何謂女本身已有定見,科學家也難免受影響。不過這類科學研究卻反過來助長社會根深柢固的性別偏見。巴倫—科恩的「男女大腦」論本身便符合了社會對男女的期望,亦成為歧視的理據:既然女性天生適合照顧人,那麼她「自然」只能從事低職位;既然她的分析能力稍遜,薪酬低於男性也就「很自然」。這種看待兩性差異的態度在今天是否還合適很值得商榷。每個人都不同,若堅持以簡單二分法只會抹殺個人差異。
申世明
2003年研究:男勝分析 女擅同情
女性為何在科學或數學表現未如男性?有科學研究聲稱確因男女在生物學上有別。BBC前科學記者薩伊尼(Angela Saini)在新書Inferior便探討了這類科學研究。近年最有影響力的便是腦神經科學家巴倫—科恩(Simon Baron-Cohen)2003年出版的The Essential Difference,該書認為,男女思維模式有顯著差異,男性大腦傾向系統化及分析,而女性大腦則傾向同情。
巴倫—科恩的研究被不少人引用,薩默斯當年亦引用該研究自辯。不過該研究受到不少挑戰,理論所建基的一項關鍵實驗(即不同性別的初生嬰兒已有不同玩具偏好)迄今仍未重複,當中涉及的理論跳躍亦為人詬病。
簡單二分法易抹殺個人差異
腦神經科學家海因斯(Melissa Hines)稱,將睾丸素水平與男女日後行為差異掛鈎是一大跳躍,忽視了整個發展過程,而當中涉及社會因素。她自己的研究的確顯示,睾丸素水平不同可解釋男女行為的些微差異,但不足以決定兩性日後的發展。
她認為,睾丸素水平可說是河流的開始,但河流日後如何走,是後天可改變的。
海恩斯坦言社會文化對何謂男、何謂女本身已有定見,科學家也難免受影響。不過這類科學研究卻反過來助長社會根深柢固的性別偏見。巴倫—科恩的「男女大腦」論本身便符合了社會對男女的期望,亦成為歧視的理據:既然女性天生適合照顧人,那麼她「自然」只能從事低職位;既然她的分析能力稍遜,薪酬低於男性也就「很自然」。這種看待兩性差異的態度在今天是否還合適很值得商榷。每個人都不同,若堅持以簡單二分法只會抹殺個人差異。
申世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