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2017-08-25
又到農曆七月,早前有驗樓師接受訪問時表示,看到有外國節目以電磁場機來探鬼,好奇買來一試後,在經過義莊、紙紮舖前,以及在某屋苑單位量度時,發現電磁場機度數升高,令他毛骨悚然。很多靈異現象難以用邏輯或科學解釋,但電磁場強度升高就代表有靈體在附近嗎?中大物理系湯兆昇博士說:「家中的電器也會產生不同強度的電磁場。」
此外,很多人會將電磁場與磁場混淆,兩者到底有什麼分別?跟我們的生活又有什麼關係?
電器功率愈大 電磁場愈強
中大物理系高級講師湯兆昇解釋﹕「驗樓師或工程人員會利用低頻電磁場計(EMF meter)檢測電力裝置,這些儀器量度到的是電磁場,而非磁場,但同樣可用磁場單位來表示強度。常用的單位是微特斯拉(μT)或毫高斯(mG),1μT=10mG。」
電磁場(Electromagnetic Fields, EMF)是振盪中的電場和磁場,兩者不斷變化,必定同時存在並互相影響。
家電電磁場 影響健康風險微
湯兆昇補充﹕「我們生活中充滿了各種會產生電磁場的設備和電器,從高壓電塔至流動電話發射站,以至家居內使用交流電的電器,也會產生不同強度的電磁場。在家中的電箱總掣旁量度,有機會達數個至十幾μT;一些有馬達和變壓器的電器,如風筒、吸塵機等,電磁場數值較高,假如量度時接近這些啟動中的電器或功率大的火牛(變壓器),得出數個至數百μT也不足為奇;然而,這類電磁場會隨距離衰減,在數十厘米外電磁場強度會大幅減少。世衛認可的『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ICNIRP)對低頻電磁場的公眾安全上限定在100μT(以頻率50Hz計算),所以,如果並非長時間極接近大電磁場數值的電器或設備,應不會構成健康風險。」
磁場是什麼?
至於磁場及磁力又是什麼?答案並不有趣,但影響着你和我的生活。
磁場(Magnetic Field)由磁石或磁鐵產生,當帶正電荷或負電荷的粒子運動時(即有電流),也會產生磁場;磁場會對磁石或電流產生磁力(例如兩塊磁石互相吸引或排斥),也會吸引鐵磁物質(鐵、鋼、鎳等)。指南針為何能分辨地球南北方向?因為地球本身猶如一根巨大磁鐵。湯兆昇解釋,「地球核心部分是高溫液態物質,有電流在流動,形成地球磁場,所以能吸引磁針,這就是指南針原理」。
「磁場強度以特斯拉(T)計算,較小的單位是微特斯拉(μT),1T=1,000,000μT。以小磁石為例,磁場大約為0.01T;醫學用的磁力共振儀器磁場較強,約0.3-3T,而地球呢?磁場強度約25至65μT。」
生活中的磁力與磁場
發電要靠磁力
如果這個世界沒有了磁力,我們的生活會是如何?沒有電燈照明、沒有冷氣,手上的電子用品也統統報廢。磁力這麼重要,因為電力需要靠磁力產生。
不論是傳統的煤炭發電,或較環保的風力發電,使用的發電機運作原理基本相同。湯兆昇解釋﹕「把金屬線圈放在磁場中轉動,便會產生電流,這稱為電磁感應。摩打轉動的原理與發電機剛好相反,把帶有電流的金屬線圈置入磁場中,摩打便會受到磁力的作用而旋轉,風筒、風扇、洗衣機、升降機、電動車等等,也是利用摩打驅動。」
真人「磁力王」靠摩擦力
Marvel漫畫世界中,磁力王(Magneto)是其中一名最強的異能人。他的撒手鐧是控制磁場、產生磁力、操控金屬物(例如吸走敵人的武器、裝甲),甚至建立磁力防護網抵受攻擊。而現實中亦有真人版「磁力王」在新聞報道出現,他們的身體能吸住餐具、硬幣、士巴拿等金屬物而不掉落(圖二),讓人嘖嘖稱奇。
不過,現時科學上沒有證據顯示人體具有磁力,這種「特異功能」其實與摩擦力有關。物體之間接觸面的角度,以及皮膚出汗,也能增加接觸面的粗糙度,使物體間的摩擦力增加,讓物件不易掉落。
磁力共振 掃描人體結構
人體不同組織含水量不同,而水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組成,原子中的原子核和電子猶如一些極微小的磁石,會產生磁場。磁力共振掃描器利用強磁鐵和無線電波來控制原子核的振動,探測氫原子(水)及其他原子的分佈,製作詳細的人體內部結構影像。
磁浮列車 時速逾600km
磁浮列車利用磁力相吸或互斥的原理,使列車懸浮在路軌上,藉着磁力前吸後推使列車前進,因能避免列車與路軌之間出現摩擦力,故能以高速飛馳。中國及日本也有磁浮列車,2015年,日本JR公司最新的磁浮列車在山梨縣測試,創出時速603公里的世界紀綠。東京至名古屋線預計於2027年通車,但列車只會以最高時速500公里行駛,屆時從東京到名古屋只需40分鐘,較目前車程(90分鐘)快一倍有多。
絢麗極光 磁場扭曲產物
絢麗壯觀、猶如飄動的北極光及南極光,是許多旅人夢寐以求看到的美景。極光的出現有三個必要條件,包括地球大氣、太陽風,以及地球磁場。太陽會釋放帶電粒子進入太空,形成太陽風,當帶電粒子與地球磁場碰撞時,會擠壓或扭曲磁場。當帶電粒子朝磁南極與磁北極移動,與大氣中的氣體分子碰撞,分子便會受激發而發光,形成極光。
磁力封緊雪櫃門
雪櫃門開關方便,就是全靠磁鐵。冰箱門的四邊加入磁鐵,磁力把門封緊,避免冷空氣外泄,維持雪櫃內的溫度。
■今期專家:湯兆昇博士(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高級講師)
文:李佩雯
圖:資料圖片、受訪者提供、網上圖片
編輯﹕王翠麗
feature@mingpao.com
此外,很多人會將電磁場與磁場混淆,兩者到底有什麼分別?跟我們的生活又有什麼關係?
電器功率愈大 電磁場愈強
中大物理系高級講師湯兆昇解釋﹕「驗樓師或工程人員會利用低頻電磁場計(EMF meter)檢測電力裝置,這些儀器量度到的是電磁場,而非磁場,但同樣可用磁場單位來表示強度。常用的單位是微特斯拉(μT)或毫高斯(mG),1μT=10mG。」
電磁場(Electromagnetic Fields, EMF)是振盪中的電場和磁場,兩者不斷變化,必定同時存在並互相影響。
家電電磁場 影響健康風險微
湯兆昇補充﹕「我們生活中充滿了各種會產生電磁場的設備和電器,從高壓電塔至流動電話發射站,以至家居內使用交流電的電器,也會產生不同強度的電磁場。在家中的電箱總掣旁量度,有機會達數個至十幾μT;一些有馬達和變壓器的電器,如風筒、吸塵機等,電磁場數值較高,假如量度時接近這些啟動中的電器或功率大的火牛(變壓器),得出數個至數百μT也不足為奇;然而,這類電磁場會隨距離衰減,在數十厘米外電磁場強度會大幅減少。世衛認可的『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ICNIRP)對低頻電磁場的公眾安全上限定在100μT(以頻率50Hz計算),所以,如果並非長時間極接近大電磁場數值的電器或設備,應不會構成健康風險。」
磁場是什麼?
至於磁場及磁力又是什麼?答案並不有趣,但影響着你和我的生活。
磁場(Magnetic Field)由磁石或磁鐵產生,當帶正電荷或負電荷的粒子運動時(即有電流),也會產生磁場;磁場會對磁石或電流產生磁力(例如兩塊磁石互相吸引或排斥),也會吸引鐵磁物質(鐵、鋼、鎳等)。指南針為何能分辨地球南北方向?因為地球本身猶如一根巨大磁鐵。湯兆昇解釋,「地球核心部分是高溫液態物質,有電流在流動,形成地球磁場,所以能吸引磁針,這就是指南針原理」。
「磁場強度以特斯拉(T)計算,較小的單位是微特斯拉(μT),1T=1,000,000μT。以小磁石為例,磁場大約為0.01T;醫學用的磁力共振儀器磁場較強,約0.3-3T,而地球呢?磁場強度約25至65μT。」
生活中的磁力與磁場
發電要靠磁力
如果這個世界沒有了磁力,我們的生活會是如何?沒有電燈照明、沒有冷氣,手上的電子用品也統統報廢。磁力這麼重要,因為電力需要靠磁力產生。
不論是傳統的煤炭發電,或較環保的風力發電,使用的發電機運作原理基本相同。湯兆昇解釋﹕「把金屬線圈放在磁場中轉動,便會產生電流,這稱為電磁感應。摩打轉動的原理與發電機剛好相反,把帶有電流的金屬線圈置入磁場中,摩打便會受到磁力的作用而旋轉,風筒、風扇、洗衣機、升降機、電動車等等,也是利用摩打驅動。」
真人「磁力王」靠摩擦力
Marvel漫畫世界中,磁力王(Magneto)是其中一名最強的異能人。他的撒手鐧是控制磁場、產生磁力、操控金屬物(例如吸走敵人的武器、裝甲),甚至建立磁力防護網抵受攻擊。而現實中亦有真人版「磁力王」在新聞報道出現,他們的身體能吸住餐具、硬幣、士巴拿等金屬物而不掉落(圖二),讓人嘖嘖稱奇。
不過,現時科學上沒有證據顯示人體具有磁力,這種「特異功能」其實與摩擦力有關。物體之間接觸面的角度,以及皮膚出汗,也能增加接觸面的粗糙度,使物體間的摩擦力增加,讓物件不易掉落。
磁力共振 掃描人體結構
人體不同組織含水量不同,而水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組成,原子中的原子核和電子猶如一些極微小的磁石,會產生磁場。磁力共振掃描器利用強磁鐵和無線電波來控制原子核的振動,探測氫原子(水)及其他原子的分佈,製作詳細的人體內部結構影像。
磁浮列車 時速逾600km
磁浮列車利用磁力相吸或互斥的原理,使列車懸浮在路軌上,藉着磁力前吸後推使列車前進,因能避免列車與路軌之間出現摩擦力,故能以高速飛馳。中國及日本也有磁浮列車,2015年,日本JR公司最新的磁浮列車在山梨縣測試,創出時速603公里的世界紀綠。東京至名古屋線預計於2027年通車,但列車只會以最高時速500公里行駛,屆時從東京到名古屋只需40分鐘,較目前車程(90分鐘)快一倍有多。
絢麗極光 磁場扭曲產物
絢麗壯觀、猶如飄動的北極光及南極光,是許多旅人夢寐以求看到的美景。極光的出現有三個必要條件,包括地球大氣、太陽風,以及地球磁場。太陽會釋放帶電粒子進入太空,形成太陽風,當帶電粒子與地球磁場碰撞時,會擠壓或扭曲磁場。當帶電粒子朝磁南極與磁北極移動,與大氣中的氣體分子碰撞,分子便會受激發而發光,形成極光。
磁力封緊雪櫃門
雪櫃門開關方便,就是全靠磁鐵。冰箱門的四邊加入磁鐵,磁力把門封緊,避免冷空氣外泄,維持雪櫃內的溫度。
■今期專家:湯兆昇博士(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高級講師)
文:李佩雯
圖:資料圖片、受訪者提供、網上圖片
編輯﹕王翠麗
feature@mingpao.c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