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9日星期六

愛書律師辦筆會 街頭讀書會書友


【明報專訊】2017-07-30


今年書展上周圓滿結束,入場人次稍遜去年,有樓上書店及獨立小書店今年退出,有書商大嘆閱讀風氣漸減。律師兼作家Jason去年與多名作家和記者等籌辦「香港筆會」,曾到街頭朗讀文章,又計劃走入學校和社區推動閱讀風氣,以集合更多力量捍衛言論自由,「愈困難先愈要做,一個人的力量很小,就要聚集更多人做」。

明報記者 李詠珊

英文書寫香港小城大小事

律師Jason Y. Ng在港土生土長,長大後先後赴意大利和美加讀書。在外國生活10多年,他12年前回港,「發現香港很細,高樓大廈卻很多」,驚覺香港發展迅速,港人生活節奏急,停下來慢慢了解這城市的時間不多,於是他在網誌寫日常小事。

港人如何過聖誕、茶餐廳內的日常小事,或港人跟外國人對「人字拖」的看法如何不同,都成為Jason筆下故事。他以英文寫作,除了因為較熟悉,還因為「以英文表達時,思想模式會不同,抽離一點,可把整件事更詳盡地道出,令故事更立體」。Jason於2010年,把網誌文章集結成首本著作HONG KONG State of Mind。

「香港有無窮無盡的寫書題材」,Jason指出,自第一本書刊出後,他決定每3年出一本關於香港的英文書;2013年,他出版另一本書No City for Slow Men,講關於香港樓價高及中港矛盾等議題,其後又以英文記錄「雨傘運動」的79天,他說,這書是唯一以英文寫雨傘運動的書籍。

出版傘運書 難尋印刷商

Jason稱,出版3本書,最後一本是暫時唯一沒被邀請到書展分享的書籍,「可能題材比較敏感」;2015年下半年發生「銅鑼灣書店」5人失蹤,不少業內朋友關注言論自由受威脅,他於去年11月跟10多人,包括作家、記者、出版人和學者等,一起成立「香港筆會」,盼聚集更多人捍衛創作自由。

「我們的會員有人寫書,亦有人做出版,每次開會就會感同身受地明白大家所面對的壓力。」 Jason指出,近年除了樓上書店愈來愈少 ,香港出版社亦難找印刷商合作,「好似我第三本講雨傘運動的書,深圳印刷公司一見書的封面,已說不印,在香港亦難找印刷商幫忙」。印書難,買書人又減少,他說,有從事出版的會員深受影響,或因此結業。

閱讀風氣減 到學校街頭推廣

香港閱讀風氣減,卻仍去叫人推動創作自由,確實不容易。Jason指出,他的父親從事報紙出版,因此從小養成閱報習慣,不怕看長文,兄弟姐妹都喜歡閱讀,「哥哥提起一本好喜歡的書,發現自己從未看過,就會立即到書局看」。他慨嘆現時港人看手機比看書多,難以明白這種喜愛閱讀的情感;因此「香港筆會」計劃到不同學校,提供免費講座,大談作家生活和推介好書,盼令更多學生從小找到閱讀樂趣。

曾在書展作新書分享的Jason說,近年港人多以「掃貨」心態到書展,令他感到有點揪心,「一離開新書分享的範圍就好似去到年宵般,大家多着重優惠,而不是書本的內容」。Jason曾與其他成員到大學和中環碼頭街頭作「讀書」表演,即場朗誦自己喜歡的文章或詩詞,「竟引來不少人聆聽,除了討論,有人會搜尋自己喜歡的文章分享,又有人說要到書局買下別人所分享的書」,他相信當更多人感受閱讀帶來的得着與共鳴,便會漸明白言論自由的重要。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