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觀影:2025-05-30
https://todayscreening.com/2025/05/30/%e4%b8%8d%e8%b5%a6%e4%b9%8b%e7%bd%aa-%e6%98%af%e5%8e%9f%e8%ab%92%ef%bc%9f%e6%98%af%e5%af%ac%e6%81%95%ef%bc%9f%e9%82%84%e6%98%af%e8%b4%96%e7%bd%aa%ef%bc%9f/
「罪」可被赦免嗎?罪人可以得到寬恕嗎?這都是一個很宏大的問題,什麼才是赦免罪行呢?如何去赦免,誰人可以,這都是難以回答的問題。由林善和譚善揚合作執導,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總會拍電影」計劃首季勝出作品之一,黃秋生和蘇玉華等合演的新作,透過故事的創作,寫下了對於罪行能否赦免和宗教的命題。《不赦之罪》探討人性善惡和宗教之間的矛盾,罪行可否被赦免?誰能夠寬恕別人的罪惡?讓觀眾對於電影主題的自我反思。
《不赦之罪》故事講述梁保羅是一位牧師,他的女兒思晴被強姦,後來自殺身亡,他和妻子一直過著沉痛的生活。數年後,強姦女兒的少年犯阿樂刑滿出獄,一次的機會下,加入了梁牧師的教會,他和阿樂的真正接觸。起初,梁牧師一直沒有把自己的身份跟阿樂說,他們二人的關係,因為信仰漸漸地拉近,偶然之下,阿樂才知道梁牧師是思晴的父親。阿樂對梁牧師起初失去了信任,不過,梁牧師和阿樂的關係漸漸拉近,梁牧師更相信信仰可以為阿樂帶來寬恕,罪行赦免過後,阿樂又能夠得到真正的寬恕嗎?梁牧師心裡的仇恨,又會否釋懷嗎?
對於宗教有關題材的電影,很多時候也會拒諸門外,因為總會覺得這類題材的電影,難免會感受到對於宗教的主觀角度,身為觀眾,如何去投入於影片的空間裡,如何從創作者的角度理解,不同的觀點,帶來很多的思考空間,《不赦之罪》大概也是這類型的電影,一部以宗教題材的包裝,骨子裡其實道出了很多不同細節和命題。
林善與譚善揚過去有執導短片的經驗,林善曾參演李卓斌執導的《G殺》,與何爵天執導的《正義迴廊》,憑前作獲得最佳新演員提名,譚善揚則曾執導鮮浪潮短片作品《群鼠》。二人首次的合導,劇本由譚善揚負責,以宗教作為故事的包裝,隨著故事的發展,人物之間的關係,罪惡和寬恕,宗教與反宗教,彼此之間的關連與矛盾,成為了《不赦之罪》的主軸,為電影不只是著重於單一的主體,亦引來很多的思考空間。無疑,從這個故事的架構,確實是突顯出了兩位導演的野心,尤其是這個題材並不容易駕馭,觀眾未必易於接受和理解,譚善揚的劇本從人物和事件之間的關係,對於寬恕別人和赦免罪惡的定義。
梁保羅與太太面對女兒思晴被強姦,思晴去世,阿樂出現,太太難以抽離陰霾,梁保羅卻身處於兩難之處 — 從當事人的父親角度,他心裡對阿樂充滿著仇恨,但是,在於一位牧師的身份,他應該去寬恕阿樂的罪行,讓他能夠重新投入於生活之中 — 在這個兩難的矛盾和衝突,他如何面對呢?應該接受現有的事實,還是要遵照牧師的身份履行,原諒阿樂的過去,接受現在的他?
問題便開始了,何謂「原諒」?何謂「寬恕」?這又是否單憑口說,就能夠對過去的仇恨寬大為懷?林善與譚善揚藉以這個故事的設定,定立了「傷痛」的前設,阿樂和思晴的過去,成為了今天梁牧師和阿樂之間的衝擊,梁牧師一直深信赦罪,但是,是由他來赦免嗎?他每次都會提到「神」的存在性,「神」會寬恕罪人的過錯嗎?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兩位導演藉著這件事情的前設,對於這個問題的思考,或許也不一定會有肯定的答案,但是值得討論。
《不赦之罪》影片的故事篇幅不長,劇本整體結構完整,兩位導演的表現恰好自如,從電影故事的創作,主題的選取,以及拍攝的方式,不難看到他們二人的野心,然而這份野心能夠突顯出兩位導演的創作和技巧,對於人性善惡和矛盾的探討,配以宗教的背景,劇本相對是複雜,人物的沉重壓抑,複雜的心境,透過影像的沉鬱,突顯出角色心內的反覆和矛盾,呈現強烈的氛圍和格調。
當看到電影有黃秋生和蘇玉華的參演,心裡已經覺得片中一定會有不少同場的火花演出,甚至是充滿緊湊的場面,確實,片中有不少他們二人的場口,令人看到強烈的劇情張力,其中一場他們二人在沒有任何對白的場口,看到二人的表情演出,雙目已經看著他們的情緒變化,層層遞進的演繹,不僅是二人的同場,甚至是他們各自的演出,也會看到他們淋離盡致的演出,目不暇給。
首次擔正主演的歐鎮灝,他在片中的演出表現四平八穩,他的角色設定同樣複雜,加上他跟黃秋生有不少同場的演出,亦能夠發揮自如,表現穩固。
陳書昕在片中演出的戲份相對不多,劇本對於思晴的描寫,未算十分深刻,大概是想透過她的父母和阿樂的視點角度,對思晴這位人物的了解,她在演出上恰好自然。
《不赦之罪》可以說是一部需要多點時間消化的電影,當中對於宗教、人性、善惡等不同的命題,需要花點時間的思考,譚善揚的劇本完整度頗高,配合他和林善的執導,不同場面的處理,營造整體的氣氛,以較短的篇幅刻畫,能夠讓觀眾可以走進電影的空間裡,從而去理解人物對於不同元素的思考。或許,觀影過後,對於「罪」應該由誰赦免,或是應否去原諒和寬恕別人的「罪」,應該是不會給予觀眾們答案,因為這才是我們需要思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