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大學管理辦法粗暴
學生反感無所適從
勞動節黃金周學生出遊成風,本是在學業壓力下的一個放鬆機會,但有大學發出禁令,不准學生組團出遊,「大煞風景」。學校這個規定的原意可能是加強管理,要求組團出遊的單位,要保證做好各種安全措施,作為批准的條件,目的也是為了學生安全。由於學生自發組團,沒有一個組織去保證安全措施,因此禁止學生自行組團。但這種管理辦法確實粗暴,令人懷疑背後的邏輯是出於學校不想擔責而先發制人,一旦學生自行組團出遊發生問題,學校可以將責任撇清。
至於禁止學生在宿舍牀鋪掛牀簾,大學給出的理由是,希望學生不要「自閉」,應該多與室友溝通。鼓勵學生之間多作人際溝通,而不是各自各埋首於手機,這也本是良好願望,但所採取的手段,卻不是積極組織一些受年輕人歡迎的活動去鼓勵溝通,而是用粗暴的手段去禁止掛帳簾。
內地大學對學生的管理,不合理的地方由來有之,但疫情期間一切從嚴,將各種嚴格管理措施合理化,當時或許有必要,但問題是制定嚴苛政策時沒有設計「日落條款」,導致大學應有的寬鬆和靈活學習、生活環境,疫情結束後不但沒有回復到疫情前,反而變本加厲。大學就是一個官僚機構的縮影,一旦運用了手上的權力,就愛不釋手,而且由於缺乏外部監督,即使是不合理的措施,也可以「肆無忌憚」。
大學生自由散漫的行為,古今中外皆如此,無論從家長的角度或者學校管理層的角度看,很多都是「離經叛道」,但面對這些不能接受的行為,大學管理層應該採取的是疏導還是橫加干預,則要考慮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現今大學生的承受能力愈來愈低是不爭事實,「脆皮大學生」一詞在今年開始流行起來,是用諷刺的口脗,形容現今的大學生,無緣無故得病,十分容易受傷,隱含的意思是,學生毫無自我保護意識,也不懂得採取保護措施,最後的結果是「喪失生存能力」。生理上生存能力的影響因素很多,從教育部要求大學生每年必須接受體能測試的結果看,愈來愈差是必須解決的問題,而每逢體能測試日子到來,請病假或者開醫生證明不能接受體測,反映大學生不敢面對未能通過測試的後果,而採取瞞天過海的手段去規避,則是心理上「脆皮」的側影。
「脆皮大學生」生理心理皆脆
家長社會政府「富養」的後果
大學生心理素質每况愈下,最根本的因素是缺乏人生目標,高考過關進入心儀大學是中學生的唯一目標,一旦考進大學,本應根據新掌握的學科知識,以及有更多接觸不同興趣的機會,訂定新的職業目標或者人生規劃,但在急劇變化的社會,充滿不確定性的因素不斷湧現,令大學生感到迷惘,也是人之常情,但緣何他們缺乏心理素質去面對新的變化,以及整個社會如何應對,則是需要探討的地方。
社會愈來愈富裕,加上一孩政策的因素,兩個大家庭將所有資源、注意力及希望集中在一個小孩身上,造成所謂「富養」的問題,帶來的後遺症包括將年輕人「脆皮化」。一個年輕人的成長過程,從小學課餘學鋼琴還是笛子,中學選文科還是理科,到大學選什麼專業,都是由家長決定,從來沒有給過他們獨立下決定的機會,進入大學後面對不同的選擇而無所適從,不敢承擔、無法承受後果的唯一選擇是逃避。
家長如何面對這個責任,很大程度是私自的選擇,但政府如何應對這個問題,則會影響今後整個社會的人才儲備。大學管理層用粗暴的手段管理學生的行為,不單為大學生帶來反感和消極對抗,更嚴重的是建立了壞先例,行使權力可以「橫行無忌」,當他們走上工作崗位,成為「大權在握」的負責人,他們或會東施效顰。
培養大學生有獨立處理能力是一個很大的命題,需要國家政策、社會群策群力、家長配合等等因素才能成就。但首先要給他們做決定的機會,以及有試錯的機會,並且帶領他們更好地承擔決策帶來的後果,所需要的態度與措施,都必須是積極主動的疏導,而不是粗暴的打壓。「脆皮大學生」是冰封三尺的結果,這關係到未來國家、民族的棟樑如何更有責任感、更有承擔力,這個問題必須積極處理而且不容有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