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3日星期六

環保紙飲館,向零塑進發

【明報專訊】日前有網民在社交平台發文,配圖顯示快餐店外賣的紙匙羹浸湯後扭曲變形。今個月22日開始,香港將實施《2023年產品環保責任(修訂)條例草案》(下稱走塑令),禁止本地銷售或提供多類即棄塑膠餐具和其他產品。該名網民會用到紙匙羹,正因各大餐飲店提早為走塑令做準備。這些新型即棄餐具,如何能兼顧使用和環保需要?我們找到紙餐具製造商、家居回收公司和紙品回收專家一起探討。

簡介:垃圾收費計劃討論足足廿年,這減廢火車頭終將在今年8月開動。垃圾打包後不再視不見為淨零成本,只盼大家想多一步,從源頭減廢,多多回收。經濟誘因加上監察執法,能否推動不太環保的人踏上減廢旅途?這欄目邀請社會各界打開朝夕相對的垃圾,一同設想在不遠的將來,人與垃圾將經歷不一樣的關係。

環保即棄餐具 或含小量塑膠

談到管制即棄塑膠,要先理解什麼是「塑膠」。根據環境保護署「截塑」網資料,塑膠指包括非天然「聚合物」組成的物料,常見的塑膠按照塑膠分類標誌(resin identification code)可分為7種,如飲品膠樽通常是1號,外賣盒通常是5號等。不過,同為「聚合物」,天然的聚合物(如植物纖維)就不算塑膠,而黏合劑和油墨內含的塑膠成分,則不在走塑令的管制範圍內。

過往即棄餐具的物料,多屬於1號(PET)、5號(PP)和6號(PS)材質。紙飲管製造商、捷樺環保科技董事溫志榮(Don)指,因着香港的走塑令,他的公司收到更多香港訂單。他說管制即棄塑膠是全球趨勢,不少國家或地區參考歐盟2021年發布的《一次性塑料指令》,逐步建立循環經濟,使塑料製品符合再利用、維修和回收的需求,並開發更多可持續使用的物料。

Don解釋,環保即棄餐具不一定不含塑膠,以飲管為例,走塑令禁止使用聚乳酸(PLA)材質,也禁止使用PLA和聚乙烯(PE)塑膠淋膜,但一般紙飲管黏合使用的膠水和含有小量塑膠成分的印刷墨水就在豁免範圍內。他形容,不使用淋膜的紙飲管,要符合消費者使用需要,在技術上有較高要求。第一大問題,是如何避免紙遇水後膨脹,再變形解體。Don說,一般紙飲管製造商的做法是增加紙的厚度,再加入「濕强劑」,讓紙纖維互相「鎖死」不易爛。他續指,抹手紙常用濕强劑,效果是「掉落洗衣機洗都不會爛」。

第二個問題,是紙飲管表面通常粗糙,放在汽水中會「爆泡」。另外,即使用上濕强劑不易裂開,如果沒有其他工藝處理,紙飲管遇水仍然會變軟;Don說文首提及網民的紙匙羹浸湯後變形,很大可能是這個原因。他笑說,最初開發生產機器時,用過珍珠奶茶來測試,發現若珍珠被煮得較爛,容易堵塞飲管,增加飲管接觸水的時間和面積,很多紙飲管都會報銷。

水性塗層「加固」紙 飲管

要解決這些問題,Don的做法是捨棄濕强劑,從着重讓紙飲管遇水不易爛的思維,改為避免紙接觸到水。他生產的紙飲管使用有防邊滲特點的「紙杯紙」,再於底、面塗上「水性塗層」(Water-Based Barrier Coating),讓飲管四邊均防水。

這樣做除了較耐用,「不會食一餐飯用兩三支飲管」,還因紙飲管不需要使用濕强劑,重量更輕。而且,塗上水性塗層後,紙飲管表面較光滑,遇汽水不會「爆泡」。另外,因為只有表面有塗層,以及他的工廠可不用膠水來黏合飲管,他生產的飲管在紙品回收廠打漿再造時,處理時間較短,尚算滿足了環保和使用上的要求。

不過,Don也補充,使用他們生產的飲管飲檸檬茶時,不要拿來篤檸檬,因為飲管只有表面有塗層,「會瓜柴」。他表示目前採用的水性塗層有小量獲走塑令豁免的塑膠成分,但塗層技術仍在進步中,未來或可做到無塑。

改用啜飲式杯蓋並不環保

非塑膠材質的即棄餐具,除了紙材質,還有木、竹、植物纖維、樹脂、米和蔗渣等,都比塑膠容易分解。但其實不用即棄餐具,才夠環保?他說不用是最好的,但可重用飲管已面世多年,仍然沒有多少人使用,而一些快餐店不用飲管而用啜飲式杯蓋後,反而會用更多塑膠。「極端些來說,我們應該在家裏煮,但城市人總要外賣,總要用即棄餐具。」

米/蔗渣製餐具 不可回收

Don說自己生產的紙飲管屬於紙張分類中的PAP21(非瓦通類卡紙)類別,冲洗乾淨後,可以放入紙包飲品盒回收漿廠及教育中心Mil Mill的回收箱中。

記者另找家居回收公司The Loops創辦人黃靖羲(Jorch)和Mil Mill的社區關係主任Andy Au,了解回收即棄餐具的注意事項。Jorch表示,現在業務上回收到的紙餐具(飲管、刀、叉、羹等),多數可以回收處理。不過,他說此類紙品,應放在紙包飲品盒類別中回收,不建議放在三色桶回收。消費者在使用這些餐具後,最重要是清洗乾淨和晾乾;只要用完後立即清洗,不要長期泡水就不會造成回收業者困擾。

如果餐飲店一定要使用即棄餐具,Jorch認為多種材質按可回收性來排序,為紙、木、竹、植物纖維、樹脂,米和蔗渣無法回收。然而,他補充:「一件事要行到落去,要平衡埋成本以及使用者嘅感受,否則太過完美反而會有反效果。」他建議用於有湯或濕身的食物,木、紙、竹和植物纖維都是可以考慮的選項。他未見過人用樹脂、米和蔗渣材質的即棄餐具,推測成本應該頗貴。

回收前確保無食物殘渣

Andy也強調乾淨清晰是回收紙品的重點,「我們是用水處理,要監察含菌量(不超標),如果有食物殘餘會污染水,增加換水次數,浪費水資源」。對新型紙餐具,Andy初步判斷可以回收,Mil Mill目前正在密切觀察情况。平日,他們收到多種紙餐具,會把它們定位為有塗層的食品接觸材料,跟紙包飲品盒一併打漿、分離雜質,再製成回收產品。

他續指:「如果只是有塗層的話,我們的機器是可以處理的。我們會打漿、打爛這些物品,分開紙纖維。比如紙包飲品盒有PE膠、有錫紙,我們都做得到,紙餐具做法都一樣,當然新物料可能會不一樣,那我們會關注」。

Andy歡迎市民把紙餐具放入Mil Mill設置在不同地區的回收桶(bit.ly/MilMillMap),又或在不同屋苑的「喵巴士屋苑回收車」活動中回收。除了乾淨,也要注意木和竹製餐具不能當紙回收,他們的生產線無法處理,「機器應該不會壞,但會多了雜質垃圾要分出來」。

記者平日少用飲管,雖然用過Don生產的紙飲管,但無法對比使用體驗。對紙餐具有不滿的市民,或可到使用他公司飲管的咖啡店Cupping Room,或餐廳The Salted Pig對比一下。而聖雅各福群會和JupYeah正在開展「可重用餐具分享行動」,即日起至本月18日接受市民捐贈全新可重用餐具,本月16到22日,則開放讓市民每人免費領取一份可重用餐具(收集/分享點連結:bit.ly/utensilhookup)。若能自備餐具,我們不止走塑,還可以改掉即棄的習慣。

文˙ 梁景鴻

{ 圖 } 黃志東、梁景鴻、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王翠麗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