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本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後來因日子相近,遂與寒食節合併起來過節,亦把後者禁火冷食、掃墓祭祖的過節習俗併入。讀者或許會問,為何會有一個禁火冷食的寒食節呢?
話說春秋時代,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欲請復國功臣介子推出山,但卻遭拒,一時情急,放火燒山,想迫對方出山,不料介子推卻寧願抱着母親活活燒死。文公為此懊悔不已,下令在介子推死忌禁火,以寄哀思,遂帶來寒食、掃墓、悼念等習俗。
「子推饃」是一種饅頭 包雞蛋或紅棗
所以,不難想像,清明的過節食品,當然不會是燒旺一爐火,吃火鍋、盆菜、佛跳牆,而是一些可以一早準備好,到時毋須生火,方便可供冷吃的食品,如糕餅。
其一,是掛正其名的「子推饃」,最為附和節日來由,那其實是一種饅頭,入面包有雞蛋或紅棗,流行在今山西一帶,也就是晉地遺民的飲食。
青糰晶瑩碧綠 煙韌綿軟
另一流傳更廣的是「青糰」(也作「青團」),始於唐宋時期,流行自江浙一帶,每逢清明,家家戶戶蒸青糰。清代《清嘉錄》記載:「市上賣青團熟藕,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清代美食家袁枚,在其著作《隨園食單》中如此介紹青糰:「搗青草為汁,和粉作粉團,色如碧玉。」青糰用的粉是糯米粉,至於青草,則處處不同,視乎當地種植環境而定。那是一種甜食,晶瑩碧綠的粉糰,包了紅豆沙,或綠豆蓉,或棗泥等甜餡。之後拿去蒸籠蒸,出籠後再在糰子上掃一層菜油,讓它看來更晶瑩剔透。吃來煙韌綿軟,甘甜可口。青糰跟我們相對較為熟悉的潮州粿,尤其是以鼠麴草搗汁所做成的青綠色鼠麴粿,有異曲同工之妙。草汁本來苦澀,但卻正好中和了甜餡之膩,這來就是生活的味道,苦中有甜,甜中有苦。
青糰的碧綠,也象徵了春天萬物欣欣向榮,這時的青草鮮嫩多汁,方能拿來做青糰;相反,你不會在秋冬時分,草都枯黃時,吃到青糰。所以青糰不單是種用來紀念先賢的寒食,也是用來歌頌「一年之計在於春」的蓬勃生機。而因為清明適逢春天,不少地方的應節食品也跟春天有關,正如前述,最能夠體現春意的,便是田野裏的蓬勃生機,因此吃新鮮蔬菜,像之前本欄談過的「咬春」,以春餅包了蔬菜來吃,也是清明時的食制,就像今天福建人、台灣人清明時吃潤餅一樣。●
文:蔡子強(隔周刊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Food & Beverage]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