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垃圾收費計劃討論足足廿年,這減廢火車頭終將在今年8月開動。垃圾打包後不再視不見為淨零成本,只盼大家想多一步,從源頭減廢,多多回收。經濟誘因加上監察執法,能否推動不太環保的人踏上減廢旅途?這欄目邀請社會各界打開朝夕相對的垃圾,一同設想在不遠的將來,人與垃圾將經歷不一樣的關係。
大澳撿到冰鮮雞、狗肉
2019年Elby剛開始學習直立板,在長洲「東灘」附近落板,目睹海面漂浮許多垃圾。就算當時未有執垃圾習慣,她都願意徒手執走繩子、家用膠杯等常見棄置物。唯獨有件垃圾令她大吃一驚,看到後立即不想下水,「condom(安全套),對不起,我真的無執到」。
衝擊畫面引起她的好奇,決定去做淨灘義工,想知道岸上垃圾是否一樣多。第一次到大澳淨灘,尋獲的「寶藏」與臭味同樣嚇人。大澳接近內地水域,是走私黑點之一。有義工那邊廂撿起走私冰鮮雞,這邊廂一個破損膠袋內隱約看出兩隻腳,眾人以為是燒鵝,「揭開袋來看,是一隻走私的食用狗」。
Elby會把垃圾區分為新鮮與不新鮮,新鮮意指較完好的垃圾,不新鮮即看似年代久遠的殘缺垃圾。今年2月初,她在烏溪沙丫洲撿起一個很不新鮮的飲品膠樽(見圖),「我小時候都沒有用過那些樽,看到樽上有年份,真的寫着『1988年』」。垃圾難道懂得穿越時空?36年來時代變人情變,這膠樽依然完好,輾轉回到人類手中。當日即棄,今日仍難分難解。漁民有時會遺下魚網,其中一些被冲上岸。Elby說「不新鮮」的魚網會捲成一團,卡住很多小魚小蟹,而新鮮魚網則比較容易攤開。她們會嘗試解開岸上發現的魚網,盡可能拯救小生物。至於潛水時發現沉到水底的魚網,則不得不從珊瑚身上扯走。
自購大鐵槌 打爛廢棄雪櫃
有一次她划到西貢露營灣附近海域,登上一個小島的樹林,「地下是軟淋淋的,全部都是發泡膠」。那些發泡膠並非平常所見的一大塊,而是無數小膠粒,踩上去「嗦嗦」作聲。在那片樹林之中,她們一行人發現了4個廢棄雪櫃。照片看來搬得輕鬆,原來當時已經丟失雪櫃最重的部件,即摩打和製冷系統,所以才不太重。
直立板或獨木舟容量有限,怎樣運走雪櫃?她們當時先把雪櫃放上獨木舟,Elby在後方看着,確保雪櫃不會左右搖擺,然後集中運往另一個灘對上的樹叢裏。按一貫做法,她們事前通知政府相關部門放置垃圾的地點,請他們派人收集。不過Elby提到,那次相關部門未能界定雪櫃屬於電子垃圾或家居垃圾,對收集責任各執一詞;再加上受颱風影響,島上雪櫃一直未獲處理。結果打風後她們只好買了兩個各10公斤的大鐵槌,把雪櫃打爛,放進重用的物流袋,相關部門才終於收走。海洋清潔活動固然有助減少海上或岸上垃圾,但Elby總會提醒自己和義工,垃圾永遠清不完。尤其義工初哥總會雄心壯志,想落力清走所有垃圾。她經常開一個玩笑,每次淨灘應要播放歌曲Let It Go。「執不到就執不到,今天執完,其實翌日或是當晚潮漲,垃圾已經會回來或者冲走。」像希臘神話中西西弗斯被罰推石般無窮無盡,那為何要繼續執?「就是要你去體驗一下,知道原來有那麼多塑膠垃圾。」
直立板教練 策劃海洋清潔活動
Elby的直立板技術日益進步,一邊到處練習,一邊撿垃圾,然後還學了潛水,親眼見識香港水底有多美。到今天她是直立板和潛水教練,帶領不同人安全體驗水上活動之餘,學習尊重環境。最初參與淨灘義工服務,到後來Elby創辦一念海洋保育(SUPLAB),將海洋清潔結合教育,為學校或不同組織策劃海洋清潔活動。要怎樣教導小朋友淨灘箇中意義?她會先以照片展示水底世界有多美,然後畫風一轉,高過自己的發泡膠、Nokia 3310……海洋充斥着很多難以置信的垃圾。
小朋友樂於在垃圾堆中尋寶,Elby見過一個小女孩撿起薯片袋,開心地向媽媽匯報。然而Elby會告訴小朋友:「雖然執垃圾可以很簡單,也很開心,但是否要用這渠道換取快樂?是否有其他方法呢?」在乾淨的海洋和沙灘上遊玩,或許來得更快樂。
Elby覺得海洋清潔不難做,只要像她培養遊山玩水時的好習慣。她會「邊玩邊執」,既然取之自然,遊玩的人應當回饋自然,每次與友人玩完直立板或潛水,都會順手執一執垃圾。為了做統計,淨灘活動有時會記錄撿走的垃圾數量。Elby認為不應盲目追求數字,「以為愈多垃圾就愈好,其實這件事是不想看到的」。她身兼教育者,要教人關注海洋清潔不難,只要告知對方真相便可。「 要怎樣做好自己,減少使用一塊塑膠,其實才是一件難事。」海洋垃圾永遠撿不完,至少可以減少垃圾誕生。垃圾徵費後 須申領豁免袋
問Elby淨灘會執到多少袋垃圾,她打趣反問:「哎呀,乜你咁似環保署?」垃圾徵費實施之後,海洋清潔義工不想自費買袋,就要多走幾個工序,包括事後告知所收集的垃圾數量。她坦言現時看來行政安排頗麻煩,8月之後或許難以繼續做海洋清潔。
根據環保署網頁的「組織海灘/海岸清潔活動指引」,義工可免費索取獲豁免政府廢物顏色袋(豁免袋),惟要事先登記。申請者須在活動日前至少10個工作天電郵相關資料,包括組織名稱、活動地點、估計參加人數、以及是否需要豁免袋等。收到確認電郵後,申請者要到指定地點領取豁免袋;活動過後則要提供所收集的垃圾數量、已使用的豁免袋數量。
Elby對實際安排有不少疑慮,若要事前預測豁免袋數量,義工「無水晶球」難以做到,假設手上只有20個袋,但當天垃圾量更多,「為什麼我不可以執埋呢?」此外,淨灘義工要前往指定地點領袋,活動之後,如果還要交還剩餘的垃圾袋,「中間那過程多麼費時失事」。記者曾向環保署查詢,淨灘組織申請時是否要提供預計豁免袋數量、用剩的需否交還,署方回覆指詳情適時公布。10大海上垃圾 膠水樽最多
環保署曾於2013年展開海上垃圾研究,調查其源頭、去向、分佈和流向,以制訂應對策略。該研究所指的「海上垃圾」,包括在海上漂浮,或被冲上海岸的廢物或物質。署方從2013年4月至翌年3月,於沿岸地區收集到的10大海上垃圾,全數為膠或發泡膠,第一位是膠碎片(佔總垃圾數量23.7%),第二位是食物包裝紙、招紙、小袋(佔7.4%),第三至五位是不同大小的發泡膠碎片,各佔約6%。
政府委聘顧問根據研究結果,識別出27個需優先處理海上垃圾地點。環保署其後多次檢討,目前名單共有33個地點,署方網頁可查閱年度平均清潔評分,去年評分最差、被評為3級「一般」分別為「大嶼山分流(東)」及「沙洲及龍鼓洲」。
政府自2013年未有再進行大規模的海上垃圾研究,民間則有人自發收集淨灘活動的數據。從2021年至今,「我的山海日誌」計劃一共接獲269筆紀錄,從中整理10大海岸廢棄物排行榜(見圖)。高踞榜首為逾13萬個膠水樽,其次是近2.7萬個水樽樽蓋,排第四位的衣物、鞋履和袋則有1萬多件。進行淨山淨灘的個人或團體,可以在此網頁(bit.ly/3TlDWRj)貢獻野外垃圾數據,交由「我的山海日誌」分析。
文˙ 朱令筠
{ 圖 } 受訪者提供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朱建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