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地說,宿命主義就是認為人的一切均為命運安排,人的行為和努力改變不了際遇,會採取聽天由命的態度。扣連到健康問題時,就是認為人的壽命有多長、一個人會否患上什麼大病等,都是「整定的」。我們可以想像,愈覺得一切都是命運安排的人,會愈不在意接收健康資訊或以實際行動確保個人健康,在艱難時會產生無力感,甚至放棄治療行動。
在今年5月所做的調查研究,訪問了1002名香港市民。問卷問被訪者是否同意人對於健康具有主動性,例如「只要努力維持良好嘅生活習慣,例如定期做運動、戒除不良嗜好、保持良好飲食習慣等,就能減少患病的風險」,結果有81.7%被訪者回答同意或非常同意,只有5%回答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絕大部分被訪者都認同人可以通過適當行動預防疾病。
男比女較有「健康是宿命」想法
當問到會否同意「一個人有幾長命係睇佢有幾好彩或者唔好彩」這句話時,不同意的有43%,但同意的也不少,有26.6%被訪者表達同意。同時,問到會否同意「如果個天注定一個人要患上嚴重疾病,無論佢點做,都係會患病」這句話時,同意的被訪者竟佔大多數,有38.1%;不同意的有32.8%。同意者比例比不同意的比例高,亦即是說,的確有不少市民接納壽命長短和嚴重疾病是宿命。
調查發現男性比女性較為有「健康是宿命」的想法,同意患病是天注定的女性有37.2%,男性則有39.2%;同意壽命長短視乎運氣的女性有22.4%,男性則有31.3%。另外,教育程度高的人較少接受宿命想法——接受過和沒有接受過大專教育的被訪者中,均有37.9%同意患上嚴重疾病是天注定;但在沒有接受過大專教育的人中,17.1%屬非常同意,在有接受過大專教育的人中,14.3%屬非常同意。同時,在沒有接受過大專教育的人當中,29.1%同意壽命長短視乎運氣;在接受過大專教育的人之中,只有22.5%認同這個想法。
在香港,年齡和教育程度是有關係的,年長市民平均教育水平低一點。但有趣的是,年輕被訪者較年長被訪者更傾向認為「健康是宿命」。在18至29歲被訪者中,39.5%同意患上嚴重疾病是天注定,27.9%同意壽命長短視乎運氣;在50歲或以上被訪者中,同意這兩個想法的分別只有34.4%和22.9%。一個可能情况是,人到了年紀較大,要面對較高疾病風險時,會較少把健康問題訴諸運氣。
宿命主義者較少接觸健康資訊
如文章開首指出,從事健康傳播研究的人關心宿命主義這個概念,是因為宿命主義可能跟資訊接收和健康行為相關。筆者根據上面一直談論的「嚴重疾病是天注定」和「壽命長短視乎運氣」兩個題目,把被訪者分為宿命主義者和非宿命主義者兩組,再進一步分析。結果顯示,宿命主義者的確會較少接觸跟健康相關的資訊——在非宿命主義者中,38.8%被訪者平時會頗留意或非常留意關於健康和疾病問題的新聞資訊,29.5%會頗留意或非常留意關於醫療政策的新聞資訊;在宿命主義者中,這兩個百分比分別是33.3%和26.2%。
同時,在非宿命主義者當中,58.2%會主動在網上搜尋有關醫療或健康的資訊;37.6%會為了保持健康,主動詢問醫生或專家一些有關預防性的健康資訊或意見。在宿命主義者中,會主動上網搜尋相關資訊的有50%;會主動詢問專家的有32%。
在一些跟保持健康或防止疾病有關的行為上,兩組被訪者也有一些差異。例如在非宿命主義者中,71%經常或有時做運動;在宿命主義者中,經常或有時做運動的只有63%。在非宿命主義者中,44.3%有定期檢查身體;在宿命主義者當中,有定期檢查的有39.2%。
過去3年新冠疫情期間,不同市民對是否接種疫苗有不同想法。到較後時間,隨着進出餐廳、商場以至校園等均有接種疫苗的要求,絕大部分市民到最後還是有接種。在調查中,無論屬非宿命主義者抑或宿命主義者,均有95%人有接種新冠疫苗。
不過,在另一些跟新冠疫苗相關的問題上,兩組被訪者還是有點差異。例如調查問到有接種疫苗的被訪者,接種疫苗主要是因為相信疫苗可以保護自己和家人健康,抑或主要是迫於上班、上學或其他生活所需,在非宿命主義者中,40.8%指主要是生活所需,53.6%指是保護健康;在宿命主義者中,則有48.5%指主要是生活所需,46.8%是保護健康。
換句話說,就算是同樣有接種疫苗,宿命主義者較有可能只是因生活所需而做。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非宿命主義者之中,49.4%有鼓勵父母或親友中的長者接種疫苗;而在宿命主義者中,只有39.4%有這樣做。
有效健康傳播 需應對市民想法
誠然,兩組被訪者之間的差異並不算非常之大,不過,視嚴重疾病和壽命為命定的人,相比來說,教育水平較低的年輕男士的確會在健康問題上較為消極,較少接觸相關資訊,也較少做預防的行為。這顯示,人們會在多大程度上關注自己健康,部分地會受一些根深柢固的、很「民間風俗常識性」的想法影響。到底是服膺天意、明白基因的限制,抑或是藉口,實際是怕麻煩,覺得疾病遙遠與己無關,或是害怕面對疾病,難以面對自身恐懼、無力感情緒等,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有效的健康傳播,也需要去面對和處理這些市民的想法。但若你相信「愛有天意」,那自身對上天賜予的身體應感到有一份責任感、對醫護有一份感恩,主動努力保持健康,尤其是及早預防疾病,希望或多或少可以大病化小、小病化無。
作者李立峯是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賴俊卿是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