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5日星期六

AI能取替人嗎?

人工智能(AI)應用機械人ChatGPT成為全球熱話,其文章生成及對話功能令人矚目。今期本報實測ChatGPT的寫講章與回答信仰問題能力,並找來關注此議題的信徒和學者分析AI的回答,探討教牧信徒可如何善用AI技術及AI應用的倫理問題。


▍ 實測一

本報邀請一位牧師提供講章,並指示ChatGPT(Poe app)用同一經文及講題再寫成一篇講章,之後找來紐約神學教育中心漢語網絡神學院基督教傳播系副系主任歐建樑(春麗),及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副教授兼應用倫理學研究中心主任陳成斌博士,辨別哪篇講章由牧師寫成,哪篇由AI寫成,並作出比較及評語。最後才跟受訪者揭曉答案。

春麗認為文章B的內容資料算是充足,但明顯沒有上文下理的延伸,也沒甚麼情感,欠缺從講道者自身的角度分享經歷,能看出是由AI寫成。

春麗從另一個角度分析,倘若講者採用AI寫成講章,並加入自己的演譯方式,便很容易令人混淆,較難分辨。

陳成斌指難以分辨兩篇講章由牧師還是AI提供。他提到兩篇講章都類近崇拜講道,內容相似,均有基本的經文考證(不涉及神學爭議),不能肯定細節上有沒有神學問題。


▍ 實測二

AI機械人可如何回應信徒的提問?本報找來關注人工智能議題的神學生鄭景安(安仔),提供三條曾發問或被問的信仰問題,然後由Poe app的AI機械人生成答案,安仔收到答案後,再比較與真人回應的滿意度及優劣。 

有養貓的安仔曾提出「寵物可以上天堂嗎?」的疑問,也曾與信徒朋友討論。他看畢AI的回覆後,讚賞它提供不同宗教看法,回應快速、資料豐富,追問後更能提供希臘神學、佛教、印度教、回教的看法,「一個真人牧者都未必有咁多角度資料。」然而,他只給予四分的滿意度(十分滿分),認為回覆比較「大路」,提供了一些看法和分析,但未能明白他發出問題時背後的心情。

相反安仔當時與真人討論的經驗,他給予七分滿意度,認為與真人交流有一起探索的過程:「AI秒回雖然好快,又好多資料,但沒有一個探索和分享的思考空間。」他覺得這空間在信仰中尤其重要,因為正是在探索過程中有所領會,而非由標準答案獲得知識,即使AI知識比真人豐富得多,但安仔更重視交流的溫度:「知識應該是生命的交流,但今日變成冷冰冰的交換。」


▍ 反思AI

安仔關注人工智能,並非擔心AI會取代牧者,而是反思作為「人」有甚麼是不能被取代。「我覺得人獨有的愛、陪伴、生命交流,都是不能被取代的,問題是如果沒有活出這些價值,人也活得像機器。」

陳成斌指教牧要認識有關技術,從宏觀角度來看,AI的出現不影響信仰核心,就如早幾年因疫情出現的網上崇拜,也是正常的模式演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