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死亡,忌諱、恐懼乃人之常情。人稱關姐姐的賴關裕穠,15年前患上乳癌,曾經近距離看見死亡,反令她不再懼怕,「接受有離開這個世界的一天,反而更隨緣地去傾談死亡」,明白人生無常,她更願意接受新挑戰,活好每一天。
今次她就挑戰紮作技藝,學做紙紮妹娣。
(註:受訪者按拍攝需要暫除口罩)
現年53歲的關姐姐,個子小小,臉上經常掛着笑容,活力充沛。38歲那年,死神來叩門,「確診乳癌時已經是3期,當時感覺到和死亡好接近」,一聽到要化療,十萬個不願意;慶幸遇上同路人的分享,助她咬緊牙關捱過艱苦的療程。逃出鬼門關後,她立志要成為同路人的樣板,成立乳癌患者支援機構「粉紅社」,連結康復者與病人。
陪病人進出醫院 fb教拉筋
別以為義工生活很悠閒,身為粉紅社的總幹事,她既在幕後統籌,也兼顧前線工作,每天陪伴病人進出醫院;自己又不停進修心理輔導、義工領袖培訓等課程,又為義工安排訓練。另外,乳癌病人手術後肌肉繃緊,關姐姐為鼓勵病友多做伸展而認真學習,考獲伸展及拉力帶導師資格,成立facebook專頁「關姐姐開心伸展」教大家拉筋。
〈超班實習生〉今次課題是「殯儀紮作」,關姐姐毫不猶豫地接受挑戰。「曾幾何時幾乎連性命都不保,我今時今日仍然生存,有什麼需要忌諱呢?」她說:「人生無常,『今日唔知聽日事』,如果可以讓我有新嘗試,是好好的挑戰,過程中可能會看到、學到很多。」
「紙紮是無限的,什麼也做得到」
紙紮又稱紮作技藝,是一門傳統工藝,用竹篾、紗紙、色紙及絹布等,透過紮、撲、寫、裝4個工序製成,於2017年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紙紮是無限的,什麼也做得到。」入行30多年的許嘉雄(許師傅)兒時醉心獅頭,11歲自學紮出第一隻獅頭,之後輾轉拜師於殯葬紙紮店老師傅,學師10多年後自立門戶「香港雄獅樓美術扎作」,製作獅頭、花燈、祭品等不同類型的紮作,紮作是他最大樂趣。
行內人俗稱的「紙紮妹娣」是常見的殯葬紮作,為一男一女的紙紮公仔,人們相信能送給先人當「傭人」。關姐姐跟着許師傅學習,由一根竹篾開始,做出一對「身光頸靚」的妹娣。
■挑戰紮作技藝
●紮:
按摩竹篾
苦練「彈」功
第一步,紮好骨架。
許師傅教路,要顯得專業,先要有師傅的功架。他把一束紗紙夾在腰間,一手虎口位置塗上小量漿糊,另一手豎起中指說要「揸緊中指」做人,以中指取用漿糊最方便。關姐姐立即有樣學樣。
許師傅用剪刀把竹枝分割成所需粗幼度及長度的竹篾,然後與關姐姐各持一根幼竹篾,着關姐姐嘗試「按摩」竹篾,把它屈成拱形,再變成圓形,並用紗紙和漿糊把竹蔑的接合處固定。
許師傅拉出一條紗紙,其中一端點少許漿糊,在竹篾接駁處繞圈,然後以食指「彈」斷紗紙,把紗紙搓幼紮緊整個接駁處,最後紗紙末端用漿糊黏緊。動作俐落,一下子就將竹蔑繞成一個圓圈。
起初關姐姐也做得很順利,她一手忙着固定竹篾接駁處,一手忙着用紗紙繞圈,第一下彈紗紙失敗,第二下才把紗紙彈斷。「見到師傅做很容易,原來是這樣難!」經過數次搓竹篾和彈紗紙,手指泛紅,開始無力及疼痛。許師傅鼓勵道:「最難是紮這個步驟,熬過了其他就容易得多。」關姐姐忍着手痛繼續努力,用竹篾紮出了妹娣的頸、背、腰、手、腳,整個「骨架」企得穩穩陣陣。許師傅大讚「好厲害,你有潛質入行」。
●撲、寫、裝:
輕柔穿衣
恤髮裝飾
紮作中的「寫」即寫字、畫畫,妹娣的五官就是「寫」上去,但由於時間關係,許師傅拿出現成的妹娣頭和手,裝上骨架,終於看出「人形」。
許師傅說,殯葬紙紮的骨架不似獅頭般複雜,因此看到妹娣「簡陋」的骨架不用驚訝。下一步驟:撲,即在骨架上糊紙,利用紙張剪、摺、貼,妹娣就成形。
許師傅搖身一變成裁縫!取出2023年最流行「衣料」,根據紙樣剪裁上衣和長褲。要用紙張塑造立體造型,「穿衣服」需要很高技巧。許師傅提醒關姐姐「開漿糊」分量要恰到好處,「太多,紙變軟,就會變形」。糊紙穿衣每個動作都很講究,尤其是衣袖位,一捲一摺做出立體衣袖,貼在衣服上要輕手,稍一不慎就會壓爛。許師傅笑言「輕輕力,比照顧孩子還要溫柔,太大力會壓扁」。為妹娣逐一添上衫褲鞋襪衣領,許師傅又化身「髮型師」,為妹娣設計髮型,男仔長髮加帽子,女仔就要「電髮」,以剪紙做出鬈髮,關姐姐大呼:「好得啊!」
雖然一對妹娣已似模似樣,但好像還差了什麼?就是還未「裝」(裝飾)!為上衣加繡花鈕、小手帕等配件,再在女傭手上加上茶盤、茶杯,大功告成。
●感受:
看似簡單
工夫繁多
「小時候不喜歡這些紙紮,看見會令人害怕。」體驗過後,關姐姐對紙紮另眼相看,「原來這是香港的非物資文化遺產」!認識了製作過程,她更加佩服一班在這行業默默工作的師傅;「看上去很簡單,但做起上來有很多工夫」,不論是紮竹蔑或是做妹娣的衣袖,技巧很高。每件紮作都包含了師傅的心機與工藝。
一手完成作品,關姐姐說很有成功感和滿足感:「昨晚都在想我會不會做得不好呢?但原來很多工序自己都拿揑到。畢竟是第一次接觸,我都覺得OK、收貨!」
「紙紮妹娣,絕對不是基本功……是師傅級要做的東西。」許師傅讚關姐姐聰明,手作技藝的能力頗高,這一對妹娣,已經可以放售。
許師傅獲康文署撥款舉辦4個紮作班,包括獅頭、花燈、花炮、祭品。起初以為大家對祭品最忌諱,可能最少人參加,結果卻很受歡迎!「很多學生覺得可以親手做祭品給先人,比起購買,意義更大。」許師傅說。班上教授妹娣紮作,有學生說要在茶盤上放很多「黃金」給祖母,亦有學生說要為妹娣化個靚妝,讓已故父親大飽眼福,「看見他們放了很多心意下去」。
「原來香港還有很多人喜歡這個行業,只不過沒機會接觸和學習」,許師傅說「紙紮絕對不是夕陽行業」,因為香港社會的需求很大,製作工藝亦不能用機器取代,「年頭至年尾很多傳統節日需要紙紮,由新年、天后誕、盂蘭節,到中秋節……加上一年365日都需要殯儀紙紮」;只是因為生產線遷往內地,香港紙紮師傅就慢慢變得屈指可數。因此,他近年落力推廣這門技藝,「傳承之餘也希望找到有能力有興趣的人加入,把紙紮行業繼續推動下去」。
●後記:
退休後學紮作 愈紮愈開心
今次採訪過程中,許師傅年近80的爸爸一直坐在工場埋首做花燈。
「給我衫褲紙樣可以嗎?」、「帽放在哪裏?」許師傅在教學過程中想找任何材料,只要一開口,許爸爸就快而準地點出位置。
「有人說,我有爸爸做靠山、子承父業,真是幸福!」許師傅為自己平反,「很多人有錯覺,做訪問找許師傅,一定找我爸爸」,實際上「爸爸是我紮作上的徒弟,是我人生上的師傅」。
原來許爸爸本為生意人,對紮作一竅不通,57歲退休後眼見兒子獨力經營紮作店十分辛苦,便去幫忙,邊看、邊學、邊做。「我紮妹娣他又紮妹娣,我沒有教他,但他又懂得度尺寸……幫幫下,他覺得好過癮,現在爸爸覺得『原來你懂得做紙紮,都是遺傳自我』!」許爸爸轉眼入行逾20年,愈做愈開心,還時常嫌自己太晚入行,說:「後生10年入行就好啦!」許師傅說這是爸爸退休後的意外收穫,許爸爸堅持每天朝七晚六,不言疲倦,「他健康不錯,腦退化也少一些,要記住尺寸嘛」!
許爸爸正是活生生例子,年齡不是限制,紮作工藝可以讓人動手動腦,亦不需要花很大氣力,「絕對適合長者去學,是好玩的」!許師傅的紮作班,參加者不分男女老幼,其中有名50多歲家庭主婦更用1年時間紮出完整獅頭,只要用心學,無什麼不可能!
■挑戰檔案3
實習生:賴關裕穠
年齡:53歲
背景:
乳癌康復者;成立「粉紅社」陪伴乳癌患者;開設fb專頁「關姐姐開心伸展」教拉筋
■新挑戰:
紮作技藝
場地提供:香港雄獅樓美術扎作
文:李欣敏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有片睇
關姐姐挑戰紮作技藝bit.ly/3XdXMyc
[超班實習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