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全球糧食供應趨於緊張。俄羅斯及烏克蘭代表,上月分別與聯合國和土耳其簽署重啟戰區糧食出口協議,爭取為處於飢餓邊緣的非洲、中東及南亞國家釋出更多糧食。在協議達成後第一艘駛離烏克蘭敖德薩港的運糧船,原訂要前往黎巴嫩北部港口的黎波里,不料買家上周以過期交付為由拒收,導致託運人要為這批2.65萬噸玉米另尋買家。此前各方警告,烏克蘭糧食出口中斷,可能會導致嚴重的糧食短缺或飢荒。到底是什麼緣故,令千辛萬苦運出來的玉米被買家拒絕?事實上,自8月1日迄今離開烏克蘭3個黑海主要港口的12艘船,沒有一艘前往糧食危機嚴峻的非洲地區,而是把穀物及農產品運往英國、愛爾蘭、意大利、土耳其、中國和韓國。到底恢復戰區糧食出口,能否紓緩脆弱國家的糧食危機?
資料來源:加拿大《環球郵報》、英國《衛報》、CNN、CNBC、《財富》雜誌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發言人Stéphane Dujarric此前表示,在烏克蘭港口的所有船舶,都是按商業合約運送糧食,聯合國方面對糧食最終去向幾乎沒有控制權。這意味最急需糧食的國家不會優先獲得糧食。
聯合國促成黑海糧食恢復出口的目的,是穩定全球食品價格,紓緩貧窮國家的糧荒。隨着戰區糧食的出口恢復,加上全球經濟增長趨於放緩,而市場預期美國及澳洲今年收成較好等市場因素,令糧食價格近期顯著回落。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食品價格指數(FAO Food Price Index, FFPI)在7月按月急挫近9%,跌至今年1月以來最低,但這下降趨勢能否持續成疑。
穀物價格較疫前高逾五成
糧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托雷羅(Maximo Torero)稱,許多不確定性依然存在,包括可能影響未來生產前景的化肥價格、黯淡的全球經濟前景,以及貨幣走勢等,都對全球糧食安全構成壓力。目前穀物價格仍較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前高出逾五成,為貧窮國家帶來沉重的財政負擔。
據稱,上周被黎巴嫩拒收的烏克蘭玉米其實是動物飼料,並非該國最急需的小麥。由黑海出口的糧食,暫時多為葵花籽油及作為飼料的玉米,而不是飢餓人口急需的小麥。
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黎巴嫩的糧食通脹在6月按年升332%,升幅遠高於津巴布韋(255%)及委內瑞拉的(155%)。黎巴嫩的實際食品通脹(real food inflation),即食品通脹與整體通脹之間的差距也高達122%,屬全球最高之列。
部分亞非國家嚴重缺糧
自2019年以來,黎巴嫩經濟至少收縮58%,貨幣嚴重貶值,令四分之三人口陷入貧窮。此外,貝魯特港兩年前發生糧倉爆炸,削弱該國為全國680萬人口儲存和分發糧食的能力,令其陷入糧食危機。
在非洲之角(Horn of Africa,包括索馬里等國家),長期乾旱亦影響到農作物收成。小麥價格高企,加上新冠疫情打擊經濟,令當地大量人口營養不良。聯合國估計,索馬里約700萬人,相當於該國一半人口沒有足夠食物。亞洲方面,自塔利班去年控制阿富汗以來,美國及其盟友切斷對該國持續多年的經濟援助,並凍結該國約7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令當地嚴重缺糧。
黑海出口協議完結後 糧價或再升
面對進口食品和能源成本增加,孟加拉上月尋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提供援助。據了解,孟加拉需約45億美元資金,但IMF只能安排10億至15億美元。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orld Food Programme, WFP)正爭取租用貨船,將小麥運往急需糧食的國家,但一切尚待敲定。由於黑海糧食出口協議的有效期僅120天,意味糧食援助行動刻不容緩。
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農業大宗商品市場研究主管梅拉(Carlos Mera)稱,當出口協議完結,糧價可能再次攀升。WFP的數據顯示,全球飢餓問題正在加劇,受糧食不足困擾的貧窮人口,由2019年的1.35億人,增至今年的3.45億人。WFP執行主任比斯利(David Beasley)上月表示,全球45個國家的5000萬人正處於飢荒邊緣,呼籲國際社會進行援助。
[企業地球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