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0日星期日

從棺材裏看天空

【明報專訊】2017-08-21

「陳教授,你行醫多年,見盡生死。究竟死亡是怎麼一回事?死亡會是什麼滋味?」

曾經有不少朋友問我以上的問題。每次遇到這個問題,我總是無言以對,只有苦笑。

當面對死亡的威脅,常人都難免感到徬徨和恐懼。醫生雖然見證不少死亡個案,但當死亡臨到自己身上,就連身經百戰的醫生也會感到膽怯及無奈。

留下只有思念和回憶

下筆之際的前一天,我剛有一位醫生朋友因胃癌病逝。他與病魔搏鬥了兩年多,其間嘗盡不少治療所帶來的痛苦,最苦的還是看着自己被病魔蠶食、日漸消瘦的容貌。雖然自知日子無多,但他始終沒有放棄,盡力去掙扎求存。他生前是一位在事業上非常成功的醫生,擁有美滿的家庭及幸福的生活。沒想過死神把他選上。就此,世上一齊美好事物,他最後什麼也不能帶走,留下來的就只有身邊的人對他的思念和回憶。

世上究竟有誰真的經歷過死亡、嘗過穿梭陰陽的感覺?臨近死亡邊緣的感覺又會是怎樣的呢?

不少電影橋段把這個狀態打造得神秘莫測,例如靈魂出竅、穿越生死的隧道,或渡過「奈何橋」喝「孟婆湯」……

其實,危殆的病人因為器官衰竭,大多處於昏迷狀態。從某角度來看,昏迷可以令病人免去忍受清醒所帶來肉體及心靈上的痛苦。但既然極少人能夠起死回生,我想一切電影橋段所描述的都只不過是編劇的想像力而已。

幻想我們的腦筋仍是清醒的話,我們會怎樣去走完人生最後的一段路呢?我想,我不會打算去回顧一生有多少遺憾,因為我再沒有能力去改變或補償。也許我有興趣知道多少人會為我離去而感到傷心難過,因為我可以帶走的,可能就只有這一點兒的片段。

有否想過……到最後一刻,躺在一副兩呎乘六呎的棺木內,觀看上面的天空,會是怎樣的感覺?原來走到生命盡頭,我們能夠看見的天空仍是如此狹窄。或許生前我們會有很多執著,只因我們總是堅持自己眼中所看到的世界是對的,容不下別人眼中的角落。直到我們蓋棺前的一剎那,我們的眼界也依然受着四塊木板所規限。所謂萬物之靈,其實不過是自我中心如此。

人,畢竟是如此渺小,生命也是此等脆弱。既然最終什麼也帶不走,最後一瞥亦是如此有限的天空,那我今天又應該如何地活呢?

作者簡介:教學生、醫病人、做研究,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親筆分享杏林大小事

文:陳家亮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