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2015-11-23
見到不少人,剛剛結婚兩三個月,就去找生殖醫學科醫生做IVF(人工受孕);或者在籌備婚禮以前,就打聽哪位大夫是「生仔聖手」。或問﹕為何如此心急,不自己多試幾個月;回答﹕本身年紀偏大,自然生產應該很困難,不想再浪費時間。
現在生殖醫學確實發達,即使精子在試管裏跑不進卵子,也可以用針注射進去,還有所謂「胚胎膠水」幫助着牀。即便是這樣,IVF也不是人人成功,國際上IVF妊娠率仍在30%至50%左右,超過40歲女性成功率只有20%左右。這些多次IVF不成功的「病人」,不少會找中醫,特別針灸專家幫手,希望提高成功率。
俗話說﹕人老珠黃不值錢,我一直以為該成語是形容女人老了,眼珠子渾濁發黃不值錢,原來珠是指珍珠,年代一久失去原來的光彩,發暗不值錢。還有一個成語叫「暗結珠胎」,這個珠就是形容懷孕,珠胎相當於現代懷孕的胚胎。
逾40歲人工受孕 成功率約20%
香港人結婚生育遲。對於一個遲婚遲育的女性,首先必須面對的問題,是卵巢功能或者說生殖功能已經減退了。中醫經典《黃帝內經》認為女性在28歲各方面指標達到頂點,然後開始走下坡路。卵巢功能衰退,在IVF的表現為可募集卵子數少,質素差。IVF過程中最花錢的是「促排卵」到「取卵」的階段,如果生殖功能好,一次取上八顆十顆卵,受精成功獲取六七個胚胎,分幾次放進去,成功率大大增加;如果卵巢功能衰退,加上對促排卵又不敏感,一次只取到一兩顆卵,成功率便大大下降,而所花費的金錢是一樣的。所以說「有仔趁嫩生」,如果太遲生育,且不論其他方面,單是金錢代價便很昂貴。
孕前3個月 調理臟腑氣血功能
內地近年流行的一個新做法叫「備孕」,是在孕前為「優生」進行身、心兩方面的準備工作;其中一個重要環節是懷孕前,特別是女性,接受中醫調理三個月,讓臟腑氣血功能達到最佳狀態,這個做法,對晚生育的女性尤為重要。
有一個說法可能令女性不快,說昔日婦女很少子宮生什麼肌瘤、瘜肉啊,因為以前不避孕,都是生了又懷,懷了又生,子宮沒有閒置的機會;而現代女性在生育能力最旺盛的時期不生育,加上情緒和飲食的影響,很多都患上子宮肌瘤、朱古力瘤、瘜肉;形象的比喻就是,一塊肥沃的土地(喻子宮),不種莊稼(種子懷孕),就會長很多雜草(子宮肌瘤等),因為地肥不耕耘一定會雜草叢生;所以在懷孕以前要除除草,鬆鬆土。
針灸活血化瘀治肌瘤
現實是一些高齡孕婦,可能同時有子宮肌瘤、腺肌瘤、朱古力瘤、瘜肉;有多囊卵巢綜合症的病人,由於年齡增大也已出現代謝綜合症;或許有流產經歷,產生免疫性不孕或慢性盆腔炎的輸卵管積水,這些疾病都會影響生育或IVF的成功率。針灸可以從不同角度改善這些基礎疾病;中醫認為肌瘤、朱古力瘤等都是瘀血、痰濕凝聚;故用針灸活血化瘀,化痰軟堅、消癥散結以治療子宮肌瘤、腺肌瘤,改善子宮內環境,促進血液循環,讓子宮變成一個氣血充沛、營養豐富,適合胚胎着牀、種子成功的好土壤。
施針補益氣血減排斥 增人工受孕機率
子宮內膜,就好像是供胚胎寶寶睡覺的被子,如果被子太薄,不但營養不夠而且露頭露腳,冰冰冷怎能夠成活。被子太薄就是人的氣血不夠,一些病人可能有流產刮宮的病史,子宮內膜薄,故胚胎無法着牀。還有一些年紀大的,即使成功懷孕,流產的機率也不低,所以保胎、防止胎停也是IVF的重要環節,植入胚胎前在補益氣血的穴位施以針灸,氣血旺盛才能根深葉茂;植入時再在緩解子宮痙攣的穴位施針,減少排斥反應,增加子宮內膜的容受性;植入後在寧心安神、養血安胎的穴位施針,避免緊張,養胎安胎以增加IVF的成功率。
由於IVF在西方國家已有三十多年歷史,針灸介入IVF在美國、德國比內地更成熟,在一些公認醫學雜誌上有不少報道和研究成果。近兩年香港也愈來愈多個案,特別是數次IVF不成功的患者來尋求針灸的幫助。由於病情複雜需要綜合判斷,故具體針灸辨證處理,還是要由富經驗中醫師診斷治療為妥。
文:汪慧敏(香港中醫學會會長)
編輯:屈曉彤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