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4日星期五

科學家培育人工胚胎 助揭生命形成之謎

【明報專訊】2017-03-04

英國劍橋大學首創體外人工胚胎技術,利用兩種幹細胞在凝膠中培育出老鼠胚胎,跟一般胚胎一樣可以發育成器官的早期階段,但不能發育成人工生命。研究人員希望,這技術可以在不使用人類胚胎下,探索生命形成初期的謎團,查找例如初妊容易流產等原因。

這項研究周四發表於《科學》,科學家從老鼠胚胎取得的胚胎幹細胞(ESCs)和來自老鼠胎盤的滋養層幹細胞(TSCs),配合一個3D支架,置於凝膠裏培育7天,即老鼠懷孕期約三分一時間。專家發現,這兩種幹細胞會互相溝通,並組成兩個部分,分別發育成老鼠胚胎與胎盤,發展情况與結構跟在子宮裏的胚胎無異。不過,由於缺乏可衍生出卵黃囊(yolk-sac)的幹細胞,無法為胚胎提供營養,發展出免疫、代謝、內分泌和造血等功能,故不會發育出健康胎兒。此前的同類研究僅用ESCs,從未在體外培育成胚胎似的組織。

研早期胚胎發育 助減流產率

領導研究的劍橋大學生理學、發育與神經科學系教授熱爾尼茨卡(Magdalena Zernicka-Goetz)說,人工胚胎擁有在適當地方和適當時間發育的部分,發展模式跟正常胚胎相同,可供科學家研究胚胎發育期間幹細胞之間怎樣彼此「溝通」緊密配合,了解胚胎自我組織的機制,揭開人類流產之謎,「當曉得尋常胚胎怎樣發展,便可了解它怎麼會常出毛病」。另一方面,現今學界光靠生育醫院捐剩餘的卵子才能製作人類胚胎研究,缺乏樣本成為研究一大障礙,今次研究讓學者得以利用人工胚胎進行。

南安普頓大學產科和婦科學教授麥克倫(Nick Macklon)同意這項研究有助探索日後減低流產率的可能。「假如他們在人類胚胎上可做到這樣成果,我肯定我們將了解到更多為何早期胚胎發展會出錯,以及為何有些受精卵不能着牀。這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和重要的研究。」目前,人類胚胎研究有嚴格限制,包括禁止使用超過14日大的胚胎。

(路透社/衛報/獨立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